香港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的提升,不僅是體育發展的重要一步,更是回應社會期望的具體行動。長久以來,香港的精英運動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面臨著經濟壓力的挑戰。儘管他們為香港爭光,但相對較低的資助水平,往往讓他們難以全心投入訓練,甚至影響生活質素。因此,政府近期宣布提升精英運動員的直接資助額,將最低的「成年隊」運動員資助額由每月7,130港元升至1萬港元,此舉無疑為香港體育界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資助提升:回應社會訴求,奠定發展基礎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在2025年3月24日正式公布了這項資助提升計劃,並於4月1日起生效。此次調整幅度為8.3%,意味著更多運動員將能獲得更穩定的經濟支持。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強調,此舉是回應社會意見的結果,體現了政府對體育發展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體院方面也表示,這僅僅是起步,未來將會持續檢討和完善資助機制,以更好地支持運動員的發展。這表明政府和體育機構都意識到,提升資助水平是吸引和留住優秀運動人才,打造香港體育品牌的關鍵一步。
資助結構:分級制度下的支持與差異
香港的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並非一刀切,而是採用分級制度,根據運動員的水平、項目以及訓練需求,提供不同程度的資助。根據資料顯示,B級項目運動員一年資助上限為19.3萬元,而要獲得此資助,運動員需要在「精英資助」評核中取得7.5至10分。目前,香港共有13個B級項目,包括橋牌、柔道、高爾夫球和跆拳道等。這種分級制度的設計,旨在更有效地分配資源,確保資助能夠惠及最需要幫助的運動員。此外,2022至23年度體院運動員人均每年獲得的直接資助為10.6萬元,顯示出整體資助水平的提升趨勢。
資助模式:多元化發展,借鑒國際經驗
除了政府資助外,香港也在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資助模式,以擴大體育發展的資金來源。立法會的文件中提及,社會上一直有強烈的呼聲,要求政府加強支援香港體育學院的精英運動員,以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體育資助計劃”。同時,香港也開始借鑒國際經驗,鼓勵私人機構參與體育發展。例如,日本就積極推動私人機構資助體育發展的措施,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透過多元化的資助模式,香港可以更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為體育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
總而言之,此次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的提升,是香港體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回應了社會的期待,也為運動員提供了更穩定的經濟支持,更有助於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然而,這僅僅是起步,未來仍需持續完善資助機制,探索多元化的資助模式,並借鑒國際經驗,才能真正打造香港體育的黃金時代。同時,也需要關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資助,確保每一分資源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助力香港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取得更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