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宣佈在美國停止事實核查員的運作,引發了對線上資訊生態的廣泛關注。此舉不僅代表著 Meta 在內容審核策略上的重大轉變,更凸顯了社群媒體平台在應對虛假資訊挑戰上面臨的困境。在美國總統大選頻繁發生的背景下,Meta 的決定更被視為對政治生態的潛在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 Meta 停止美國事實核查運作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對未來社群媒體的資訊治理提出一些思考。
Meta 在一月份正式宣佈將終止在美國的第三方事實核查計畫,這項計畫自 2016 年以來一直存在,旨在協助識別並標記臉書(Facebook)和 Instagram 上的虛假資訊。此項政策的終止,意味著 Meta 將不再與美國的事實核查機構合作,以評估平台上流傳的內容是否準確。根據 Techritual Hong Kong 的報導,Meta 首席全球事務官 Joel Kaplan 公布了這一消息,並同時放寬了其內容審核政策。此舉與 Meta 創始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 1 月 7 日大幅調整內容審核政策的決定相呼應,顯示 Meta 對於內容審核的整體策略正在發生轉變。
Meta 終止美國事實核查計畫的原因複雜且多樣。一方面,此舉被認為是 Meta 對於言論自由的重新詮釋,以及對平台內容審核權限的重新考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Meta 在商業壓力下的妥協。Yahoo 財經指出,Meta 正在轉向類似 X(前身為 Twitter)的「社群筆記」模式,將內容的真實性判斷權力交給使用者,而非專業的事實核查員。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降低了 Meta 的運營成本,並減少了因內容審核而引發的爭議。然而,也存在著將真實性判斷外包給使用者的風險,可能導致虛假資訊的泛濫。此外,BBC 的報導指出,此舉也與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有關,暗示 Meta 可能是在迎合政治壓力,以避免與特朗普政府產生衝突。
Meta 停止事實核查計畫的影響是深遠的。首先,它可能導致美國社群媒體平台上虛假資訊的增加,進而影響公眾輿論和選舉結果。香港01 的報導提到,美國總統拜登批評 Meta 的決定「不負責任且可恥」,並警告這將對民主制度造成威脅。其次,它可能削弱公眾對社群媒體平台的信任,促使使用者轉向其他資訊來源。RFI 的報導指出,此舉正值特朗普即將宣誓就職之際,被視為社交媒體大幅調整內容審核政策的信號,可能加劇社會的兩極分化。最後,它可能對全球事實核查機構及網絡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影響,因為 Meta 的決定可能引發其他社群媒體平台效仿,導致事實核查工作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挑戰。香港電台的報導提到,自 2016 年以來,Meta 一直在支持事實核查工作,如今的終止將對相關機構造成衝擊。
總而言之,Meta 停止美國事實核查員運作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它不僅反映了社群媒體平台在資訊治理上面臨的困境,也凸顯了言論自由、商業利益和政治壓力之間的複雜關係。在未來,社群媒體平台需要探索更有效的資訊治理模式,以平衡言論自由和保護公眾免受虛假資訊侵害。這可能包括加強演算法的透明度,提升使用者的媒體素養,以及與事實核查機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同時,政府和社會也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健康和可信的線上資訊生態。DeepSeek R2 的出現,也顯示了人工智能在提升模型對不同輸入類型靈活適應能力上的潛力,或許未來可以應用於更精準的事實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