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壓境 加拿大學者建議與中國修好

在美國對華徵收新的汽車關稅後,加拿大經濟學家卡拉格西安(Julian Karaguesian)公開呼籲加拿大與中國「講和」。此言一出,引發了關於國際貿易、地緣政治以及加拿大經濟戰略的廣泛討論。在全球經濟格局日益複雜的背景下,加拿大是否應該調整其對華政策,以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加拿大長期以來與美國保持著緊密的經濟聯繫,經常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保持一致。然而,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時期發起的貿易戰,給加拿大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此次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高額關稅,直接衝擊了加拿大汽車產業,也讓加拿大經濟學家意識到過度依賴美國可能帶來的風險。卡拉格西安的呼籲,正是對這種風險的一種警示。他認為,加拿大曾一度跟隨美國對抗中國,包括對華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但這種策略並未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損害加拿大自身的利益。

歷史經驗表明,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並不能解決貿易問題,反而會導致貿易摩擦升級,最終損害各方利益。例如,近代中國歷史上,各國列強為了爭奪在華利益,採取了各種保護主義措施,最終導致了對中國的掠奪和剝削。章炳麟等中國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就已經意識到這種問題,並試圖通過建立統一的政治力量來抵抗外來侵略。而八年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抵抗,也證明了團結和合作的重要性。在當今世界,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不僅損害了其他國家的利益,也對美國自身造成了負面影響。

此外,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也是影響全球經濟格局的重要因素。美國在小布希政府時期,拒絕參與國際減碳協議,理由是發展中國家沒有被納入其中。這種做法不僅阻礙了全球減碳進程,也暴露了美國的雙重標準。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其減碳幅度遠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加拿大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德國經濟學家洛普克在二戰後幫助西德實現經濟奇蹟的經驗,也證明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加拿大與中國「講和」不僅是經濟上的需要,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選擇。在全球經濟下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加拿大應該保持獨立自主的立場,積極拓展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同時,加拿大也應該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展望未來,加拿大與中國的關係將在國際政治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雙方應以互利共贏為基礎,深化合作,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