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隱藏肥胖危機:營養師揭手腳纖細肚腩大的健康陷阱」

手腳纖幼肚腩大恐「一高」纏身不自知?營養師揭港人肥胖隱憂

近年來,香港社會對於健康意識的提升日益明顯,然而,肥胖問題卻仍然是揮之不去的隱憂。特別是「Skinny Fat」這種外觀看似纖瘦,實則內臟脂肪堆積過多的體態,正悄然威脅著港人的健康。許多人即使手腳纖幼,卻有明顯的肚腩,這種情況往往被忽略,卻可能潛藏著「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晴報 Sky Post 等媒體近期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入報導,引起了廣泛關注。

隱形肥胖:Skinny Fat 的危害

「Skinny Fat」並非單純的體重問題,而是一種身體成分失衡的狀態。這種體態的人,雖然BMI(身體質量指數)可能在正常範圍內,但體脂率卻偏高,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堆積。腹部脂肪又可分為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其中內臟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內臟脂肪會釋放大量的游離脂肪酸,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香港01 的一篇報導指出,驟眼看來纖瘦的人,腰間累積贅肉脂肪,這類體態被稱為Skinny Fat,不單屬肥胖問題,更是一種隱形的健康威脅。元氣網也強調,腹部肥胖是罹患代謝症候群的危險信號,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就應提高警惕。

肚腩的四種形態:揭示不同的健康狀況

營養師指出,肚腩並非只有一種形態,不同的肚腩反映了不同的健康狀況。星島頭條報導,營養師將腹部肥胖分為四種:首先是皮下脂肪型,這種肚腩較為柔軟,通常與飲食過量和缺乏運動有關;其次是內臟脂肪型,這種肚腩較硬,往往與代謝異常和心血管疾病有關;第三種是壓力型肚腩,這種肚腩的形成與長期壓力、焦慮和睡眠不足有關;最後一種是荷爾蒙型肚腩,這種肚腩常見於更年期女性,與荷爾蒙水平變化有關。了解自己的肚腩類型,有助於針對性地採取減肥措施和改善生活方式。

飲食與運動:擺脫 Skinny Fat 的關鍵

要擺脫 Skinny Fat,需要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入手。在飲食方面,應減少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攝入,增加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健康脂肪的攝入。晴報 Sky Post 的一篇報導提到,新年期間容易攝取過多的賀年糕點,營養學家建議選擇健康低脂的蘿蔔糕,以減少肥胖的風險。在運動方面,應結合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有氧運動有助於燃燒脂肪,力量訓練有助於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AM730 建議學會三招減肚腩:調節飲食、堅持運動鍛鍊、以及減少壓力。瑜伽導師如楓也建議透過持之以恆的瑜伽動作,有效減緩肚腩問題(晴報 Sky Post)。

總而言之,手腳纖幼卻有肚腩,並非健康的象徵,而是潛藏著肥胖風險的警訊。了解 Skinny Fat 的危害,認識不同肚腩形態背後的健康狀況,並採取積極的飲食和運動措施,才能有效擺脫隱形肥胖,提升整體健康水平。對於港人而言,更應重視預防勝於治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一高」纏身的困擾,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健康教育和公共衛生措施,提高民眾對肥胖問題的認識,並提供更有效的減肥指導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更健康的香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