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學校管理層涉違規,教育界震驚!

香港國際學校(HKIS)近日陷入一場嚴重的法律糾紛,其創校團體美國路德會(LCMS)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學校管理公司HKISAL違反多項營運協議條款。這起事件不僅暴露了HKIS在管理上的潛在問題,更引發了社會對國際學校營運模式、透明度以及教育公平性的廣泛關注。本文將深入探討此事件的來龍去脈,分析具體指控內容,並探討其對香港國際學校以及香港整體教育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

管理爭議與創校初衷

香港國際學校由美國路德會創辦,其最初的願景是建立一所秉持基督教價值觀,並對所有背景學生開放的非營利學校,旨在服務香港整個社區。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學校的管理模式似乎逐漸偏離了這一初衷。美國路德會在2025年9月提交的入稟狀中明確指出,HKISAL在管理過程中多次違反了《營運協議》,其中最主要的指控包括:

未經批准任命董事: HKISAL在未經美國路德會批准的情況下,擅自任命董事,這嚴重違反了協議中關於學校管治結構的相關規定。

拒絕提供重要資料: HKISAL未能按照協議要求,向美國路德會提供包括財政記錄和會議記錄在內的重要資料,這使得創校團體無法有效監督學校的運營情況,嚴重缺乏透明度與問責機制。

出售高額債券變相抬高入學門檻: 自2019年起,HKISAL開始出售高額債券,作為獲得「優先名額」的手段。這些債券價格高昂,實際上將入學機會變成了有價商品,違反了協議中「對所有符合入學要求的兒童平等開放」的規定。這種做法被批評為偏離了學校的非營利和共融理念,將學校變成了富裕家庭的專屬教育機構。

法律、道德與管治問題

美國路德會進一步指出,HKISAL的管理模式不僅違反了《營運協議》,還涉及嚴重的法律、道德和管治問題。他們認為,HKISAL的做法可能違反了香港教育局的相關指引以及《公司條例》。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國際學校的學費高昂,每年高達31.2萬港元,此外,學校還提供高達500萬港元的債券供家長購買,以提高子女入學的機會。儘管學校擁有超過28億港元的淨資產,但這些資源似乎並未能真正惠及不同社會階層的學生,這與創校時的共融精神嚴重背離。

為了維護學校的創校宗旨,美國路德會向法院提出多項要求,包括:禁止HKISAL及其管理層繼續違反協議;並保留在2027/28學年結束時終止營運協議、驅逐學校出淺水灣校舍的權利。

各方反應與未來展望

香港教育局對此事件表示高度關注,並表示將密切監察全港學校的管治與運作,尤其是國際學校的學與教質素及學生福祉,確保事件不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環境。然而,由於法律程序仍在進行中,教育局目前尚未作出具體評論。

另一方面,HKISAL對美國路德會的指控表示不接受,認為相關指控缺乏事實根據且具誤導性。雙方的爭議反映出國際學校管理層與創校團體在教育理念及經營策略上存在嚴重分歧。

這起事件無疑給香港的國際學校帶來了一次深刻的反思。隨著國際學校學費日益高漲,招生政策也日趨嚴格,社會對教育公平性的質疑聲浪也越來越大。如何在維持高質量教育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與共融理念,成為國際學校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此次訴訟不僅是對HKIS管理層的法律挑戰,更是對香港國際學校教育使命的一次深刻反思。未來,相關各方需要加強溝通與監管,確保國際學校能夠真正實踐其創校宗旨,為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機會。同時,這也提醒我們,國際學校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不應忘記其應有的社會責任,應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環境。

總而言之,香港國際學校管理層被控違反協議的事件,暴露了國際學校在管理透明度、教育資源分配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存在的挑戰。美國路德會作為創校團體,通過法律途徑尋求糾正管理層的違規行為,旨在維護學校的非營利和共融精神。此事件對香港教育界具有重要的警示意義,促使相關機構重新審視國際學校的經營模式與社會責任。未來,如何在教育質量與公平性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香港國際學校乃至整個教育體系需要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香港的教育事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為所有學生提供平等且優質的學習機會。

資料來源:

[1] news.mingpao.com

[2] www.hk01.com

[3] www.am730.com.hk

[4] www.hk01.com

[5] hk.epochtimes.com

[6] www.stheadline.com

[7] www.takungpao.com.hk

[8] www.singtaousa.com

[9] www.stheadlin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