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創新引擎:深港廣集群榮登全球榜首!

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於2025年首次榮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榜首,成為全球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大灣區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上的卓越表現,也標誌著該區域在國際創新生態系統中的領先地位。本文將從創新集群的評價標準、區域優勢及未來展望三方面,深入探討「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的成功因素及其全球影響力。

創新集群的評價標準在於全面衡量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而《全球創新指數》正是透過嚴謹的指標體系,為全球各地的創新集群進行客觀評估。其三大核心指標:國際專利申請量、科學論文發表量,以及風險資本交易量,分別從不同層面反映了區域創新的活力與潛力。國際專利申請量是衡量技術創新活躍度的重要指標,它代表著一個區域內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與產出,數量越多,通常意味著該地區的技術創新能力越強。科學論文發表量則反映了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高品質的科研成果不僅能推動技術進步,也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形成良性循環。2025年新增的風險資本交易量,更是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的關鍵因素納入考量,風險投資的活躍程度直接關係到新技術、新產品能否快速商業化,並產生經濟效益。

據統計,「深圳—香港—廣州」集群在過去五年中,每百萬人口的專利申請密度達2,292件,科學論文發表密度為3,775篇,風險資本交易密度則為135宗,這些數據均居全球領先水平。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領先,更代表著該區域在技術創新、學術研究和商業轉化等各個環節都具備強大的實力。值得一提的是,風險資本交易量的納入,突顯了資金對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推動作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成熟的金融市場和專業的投資機構,能夠為創新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與內地深圳、廣州的創新實體形成互補,促進了資金與技術的高效對接,推動創新意念快速落地並產生經濟效益。這種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大灣區內各城市在不同領域的優勢互補,也為創新集群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資源支持。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的成功,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區位優勢與政策支持。深圳作為中國的科技創新高地,湧現出華為、騰訊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不僅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也在市場開拓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量的研發機構和創新平台也為深圳的創新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廣州則在產業基礎和市場規模上具備強大優勢,擁有完善的製造業體系和龐大的消費市場,為創新產品的量產和推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香港則憑藉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完善的法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創新活動提供資金和制度保障。香港的法律體系與國際接軌,能夠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降低創新風險,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和創新人才。

這三地在產業鏈、資本鏈和人才鏈上的緊密合作,形成了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創新鏈條被有效打通,從創造、運用、保護到服務形成全方位支持,促進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與產業化。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政府間的協調機制和政策聯動,為創新集群的持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制度環境。例如,大灣區內各城市在人才引進、科研合作、資金流通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創新活動提供了便利。這種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的模式,是「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能夠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大灣區的成功經驗也為其他地區的創新集群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此次「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超越日本「東京—橫濱」及美國「聖荷西—舊金山」等傳統創新強區,首次登頂全球創新集群榜首,彰顯了中國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的崛起。全球十大創新集群貢獻了全球40%的專利申請量和35%的風險資本交易量,而大灣區作為其中的核心區域,正逐步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不僅是對大灣區創新實力的肯定,也是對中國科技發展成就的認可。

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該創新集群有望進一步擴大其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前沿領域,集群內的協同創新將催生更多突破性成果。此外,隨著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完善和創新資本市場的活躍,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和全球化步伐將更加迅速。例如,大灣區可以加強與國際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吸引更多國際頂尖人才加入,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打擊侵權行為,為創新者提供更好的保護。此外,還可以積極發展創新資本市場,為創新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支持其快速發展。

總體而言,「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的全球第一名次,不僅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實力的高度肯定,也為全球創新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範本。未來,該區域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邁向新高度。大灣區的成功經驗也啟示我們,創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協同,包括政府的引導、市場的驅動、資金的投入、人才的集聚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等等。只有將這些要素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推動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1] bau.com.hk

[2] www.cna.com.tw

[3] news.rthk.hk

[4] www.stdaily.com

[5] www.info.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