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襲港:風險、預防與應對
香港近日出現今年首宗由外地傳入的基孔肯雅熱個案,患者是一名曾到佛山旅遊的12歲男童。消息一出,引起社會關注。究竟基孔肯雅熱是什麼?為何會傳入香港?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基孔肯雅熱:認識這種疾病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透過蚊子叮咬傳播。病徵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特別是手腳關節)、頭痛、肌肉疼痛、皮疹等。雖然基孔肯雅熱通常不會致命,但其引發的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藥,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例如使用止痛退燒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
輸入個案的風險:為何香港要警惕?
香港近年來錄得的基孔肯雅熱個案,均為外地傳入個案。由於香港人口稠密,加上氣候適合蚊子繁殖,一旦出現本地傳播,疫情可能會迅速擴散。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指出,基孔肯雅熱近期在全球多個地區,包括鄰近地區,案例急升,加上市民在暑假期間外遊頻繁,香港出現輸入個案的風險相當高。
此外,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短,傳播能力較登革熱強。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亦指出,該病孩潛伏期曾在佛山逗留,回港後不久便發病,顯示病毒傳播速度快。這些因素都增加了香港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的風險。
源頭追蹤:病源從何而來?
本次輸入個案的患者曾於7月17日至30日與母親到佛山順德旅遊,並在戶外活動時被蚊叮咬。這顯示廣東地區存在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事實上,基孔肯雅熱目前主要在廣東蔓延。因此,從廣東地區輸入個案的風險較高。
政府的應對措施:如何防範疫情?
面對基孔肯雅熱的威脅,香港政府正採取多項措施應對。
- 加強口岸防控: 衛生署已加強口岸的健康監測和宣傳教育,提醒旅客注意防蚊措施。
- 病媒控制: 食環署加強滅蚊工作,清除積水,減少蚊子滋生。
- 公眾教育: 政府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宣傳基孔肯雅熱的預防方法,提高市民的防蚊意識。
- 應急準備: 衛生署已做好應急準備,一旦出現本地個案,能迅速啟動應變機制,控制疫情。
市民的自我保護:如何預防感染?
除了政府的措施外,市民也應積極參與預防工作。
- 防蚊措施: 外出時應穿著長袖衫褲,使用蚊怕水,避免在蚊子出沒的時間和地點活動。
- 家居防蚊: 在家中安裝蚊網,清除積水,保持環境清潔。
- 注意個人衛生: 如出現發燒、關節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旅遊史。
面對疫情:共同守護香港
基孔肯雅熱的威脅不容忽視,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疫情。讓我們攜手合作,做好防蚊措施,共同守護香港的健康。透過提升警覺,積極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相信香港定能戰勝基孔肯雅熱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