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香港首例輸入病例引發的關注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一個「痛到彎腰」的故事
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拗口,它來自非洲坦桑尼亞南部 Makonde 族的語言,意思是「痛得彎腰」。這個名字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疾病最典型的症狀:劇烈的關節疼痛,讓患者難以站直身體,只能彎著腰、小心翼翼地行走。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尤其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傳播。它並非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而是通過蚊子叮咬感染。
香港首例:12歲男童的境外輸入病例
近期,香港發現了首例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患者是一名12歲男童。該男童曾於佛山逗留兩周,返港後出現症狀,目前情況穩定。這一病例的出現,引起了香港社會對基孔肯雅熱的關注。
基孔肯雅熱的症狀與診斷
基孔肯雅熱的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可能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疼痛等。但基孔肯雅熱最顯著的特徵是劇烈的關節疼痛,約 70% 的患者以關節痛為首發症狀。這種疼痛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皮疹、噁心、嘔吐等症狀。
由於基孔肯雅熱的症狀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診斷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測,例如病毒培養、核酸檢測等。
基孔肯雅熱的治療與預防
目前,基孔肯雅熱沒有特效藥,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例如使用退燒藥、止痛藥等緩解症狀。患者應充分休息,補充水分,避免蚊蟲叮咬。
預防基孔肯雅熱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蚊蟲叮咬。以下是一些預防措施:
- 穿著長袖衣褲,避免暴露皮膚。
- 使用含有 DEET 成分的驅蚊劑。
- 在住所安裝紗窗、紗門,防止蚊蟲進入。
- 清理積水,消除蚊蟲滋生地。
- 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例如清晨和傍晚)外出。
基孔肯雅熱與其他疾病的區別
基孔肯雅熱的症狀與其他一些疾病,例如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等,有相似之處。因此,在診斷時需要進行鑑別診斷,以確定病因。
| 疾病 | 主要症狀 | 特點 |
| ———- | ———————————————————- | ———————————————- |
| 基孔肯雅熱 | 發燒、劇烈關節疼痛、皮疹 | 關節疼痛更為劇烈,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
| 登革熱 | 發燒、頭痛、肌肉疼痛、皮疹、出血 | 可能出現出血傾向,嚴重者可導致登革熱出血熱。 |
| 茲卡病毒感染 | 發燒、皮疹、關節疼痛、結膜炎 | 症狀通常較輕微,但孕婦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症。 |
基孔肯雅熱的傳播與流行
基孔肯雅熱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例如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口流動,基孔肯雅熱的傳播範圍不斷擴大,一些非流行地區也出現了病例。
不必過度恐慌:瞭解真相,積極預防
雖然基孔肯雅熱的症狀令人不適,但它通常不會危及生命。重要的是瞭解疾病的傳播途徑、症狀和預防方法,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避免蚊蟲叮咬。同時,如果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保持冷靜,不必過度恐慌,讓我們共同應對基孔肯雅熱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