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關稅 印度在野黨批莫迪外交失敗」

美國關稅政策下的印度經貿策略

川普關稅政策的全球衝擊

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頻繁祭出關稅手段,試圖重塑全球貿易格局。這項政策不僅衝擊中國,也對其他國家產生顯著影響,其中印度便是受影響的國家之一。川普政府以「關稅之王」來形容印度,並多次公開批評印度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這種壓力迫使印度重新評估其貿易策略,並尋求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與美國維持良好經貿關係。

印度最初的反應:謹慎與觀望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印度最初的反應相對謹慎。與一些採取直接報復措施的國家不同,印度起初傾向於透過談判解決爭端,避免貿易戰升級。這種策略反映了印度對於美國市場的依賴,以及對於貿易衝突可能帶來的經濟衝擊的擔憂。然而,隨著美國關稅政策的持續施壓,印度也開始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印度的反制措施:有限度的報復

儘管最初傾向於談判,但隨著美國關稅措施的實施,印度也開始採取有限度的報復措施。例如,印度曾宣布對涉及2.2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以回應美國取消對印度的關稅優惠待遇。此外,印度也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說明,研擬對部分美國產品加徵進口關稅,以回應美國對鋼鋁產品課徵的25%關稅。這些措施顯示印度在維護自身權益方面的決心,但也表明印度不希望與美國爆發全面的貿易戰。

印度策略的轉變:從報復到和解

在川普政府後期,印度開始調整其貿易策略,從最初的報復轉向尋求和解。這可能與印度總理莫迪與川普的個人關係有關,也可能與印度意識到與美國爆發貿易戰的代價過高有關。為了緩解美國的關稅壓力,印度政府開始考慮大幅降低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據報導,印度政府計畫降低超過一半、總值約2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關稅,這些商品目前的關稅介於5%至30%之間。這項舉措被視為印度多年來最大規模的關稅削減行動,旨在緩解美國的貿易壓力,並維持與美國的良好經貿關係。

關稅削減的考量:保護關鍵產業

印度在考慮關稅削減時,顯然也考量到保護國內關鍵產業。例如,印度政府分析顯示,若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將影響印度高達87%的對美出口。其中,價值110億美元的藥品與汽車出口,因高度依賴美國市場,恐遭受最大衝擊。因此,印度在關稅削減方面可能採取選擇性策略,優先降低對關鍵產業影響較小的商品的關稅,以換取美國在其他方面的讓步。

印度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分散風險

除了調整對美貿易策略外,印度也在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以分散風險,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例如,印度與英國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降低從紡織品到威士忌和汽車等商品的關稅,並擴大對兩國企業的市場准入。此外,印度也在積極參與區域貿易協定,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聯繫。

對美國藥品徵收關稅的潛在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也曾醞釀對藥品徵收高額關稅,這可能對包括印度在內的仿製藥生產國產生重大影響。荷蘭國際集團 (ING) 估算,若對藥品徵收25%的關稅,美國一項為期24週的仿製癌症治療處方的費用可能會因此增加8,000-10,000美元。這不僅會增加美國消費者的醫療負擔,也可能對印度的仿製藥出口造成衝擊。

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面對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印度的經貿策略將持續調整。一方面,印度需要應對來自美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壓力,確保自身權益不受損害。另一方面,印度也需要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實現經濟多元化。在數位經濟時代,印度在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方面的優勢也將為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總結:彈性應對,尋求平衡

總體而言,美國的關稅政策對印度產生了複雜的影響。印度最初採取謹慎觀望的態度,隨後在壓力下採取有限度的報復措施,最終轉向尋求和解。印度在應對美國關稅政策的過程中,展現了彈性應變的能力,並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努力維持與美國的良好經貿關係。未來,印度將繼續在全球貿易變局中尋求平衡,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