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拟禁13岁以下儿童开设社交账户」

馬來西亞擬立法禁止13歲以下兒童使用社媒:一場數位時代的保護戰

社交媒體的普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兒童過早接觸社媒所帶來的潛在危害也日益受到重視。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正積極研擬相關法規,旨在限制甚至禁止13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這項政策的目標是什麼?又面臨哪些挑戰?

政策背景:保護兒童免受網路危害

通訊部長法米明確指出,政府計劃通過新的社交媒體法規,限制13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目的在於減少兒童過早接觸社交媒體可能造成的危害。這項措施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多項考量:

  • 網路安全隱憂: 未成年人在網路世界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容易成為網路詐騙、霸凌,甚至是性剝削等犯罪行為的受害者。
  • 不適當內容: 社交媒體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資訊,部分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長期接觸恐對其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 個人資料外洩: 兒童的個人資料一旦外洩,可能被不法之徒利用,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民意基礎:高比例民眾支持禁令

益普索的民調顯示,71%的馬來西亞受訪者同意禁止14歲以下兒童在校內外使用社交媒體,僅次於印尼的79%。由此可見,馬來西亞社會對於保護兒童免受網路危害的呼聲相當高,這也為政府推動相關政策提供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執行難題:知易行難的挑戰

儘管禁止兒童註冊社媒帳號的政策立意良善,但實際執行卻面臨諸多挑戰:

  • 身份驗證困難: 如何有效驗證用戶的真實年齡,防止兒童冒用他人身份註冊帳號?
  • 家長監管責任: 家長是否具備足夠的網路知識和時間,有效監管子女的網路使用行為?
  • 繞道使用風險: 兒童可能透過其他方式(例如使用家長的帳號)規避禁令,增加監管難度。

政府的策略:多管齊下,力求周全

為了有效落實這項政策,馬來西亞政府正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

  • 立法規範: 通過制定新的社交媒體法規,明確社交媒體平台和網路資訊提供商的責任,要求其遵守相關規定。
  • 合作協商: 與Meta、TikTok等社交媒體平台業者進行溝通協商,要求其承諾保護兒童的線上安全,加強平台自身的監管機制。
  • 教育宣導: 發起「兒童與家庭網路安全醒覺運動」,提升家長和兒童的網路安全意識,教導他們如何安全使用網路。
  • 鼓勵舉報: 鼓勵家長一旦發現13歲以下孩童擁有社交媒體帳號,立即通知通訊部或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以便關閉相關帳戶。

各方觀點:保護與自由的權衡

對於這項政策,社會各界抱持不同的看法:

  • 支持者: 認為這是保護兒童免受網路危害的必要措施,有助於營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 反對者: 擔心這項政策會限制兒童的言論自由和獲取資訊的權利,也可能阻礙他們發展數位技能。
  • 持保留態度者: 認為這項政策的執行難度高,效果可能有限,更重要的是加強網路安全教育,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

未來展望:持續調整與完善

馬來西亞政府擬立法禁止13歲以下兒童使用社媒,是一項值得關注的政策。這項政策能否成功落實,取決於政府、社交媒體平台、家長和兒童的共同努力。未來,政府需要持續關注政策的執行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以確保在保護兒童的同時,也能兼顧他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