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國際都市,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人文風貌一直吸引著無數遊客和本地居民。為了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香港的城市底蘊,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香港市區重建局聯同香港文學舘於2025年6月29日至9月30日,正式啟動「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探索之旅。這項為期兩個月的導賞活動,巧妙地結合了灣仔區的歷史文化、特色建築與文學創作,以城市漫步的形式,引領參加者沉浸式地體驗灣仔的獨特魅力。
灣仔歷史建築巡禮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探索之旅的一大亮點,是其精心設計的導賞路線,串連了多個灣仔區內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古蹟和街道。這些地標性建築不僅見證了灣仔從昔日漁村到現代都市的蛻變,更承載著無數本地居民和作家的集體記憶。
其中包括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茂蘿街7號,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建築群,如今已轉型為一個充滿文藝氣息的創意空間,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和設計師進駐。此外,還有三級歷史建築舊灣仔街市,這座充滿懷舊風格的建築,曾是灣仔居民日常生活的中心,如今依然散發著濃厚的市井氣息。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藍屋,這座充滿色彩的建築,不僅是灣仔的地標,更是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典範。以及法定古蹟舊灣仔郵政局,這座充滿英殖時期風格的建築,見證了香港郵政事業的發展歷程。透過導賞員的生動講解,參加者能夠深入了解這些歷史建築背後的故事,感受不同時代的城市變遷與文化積澱。
文學與城市的交織
本次探索之旅的另一大特色,是以「文學」為核心主題,將文學作品與灣仔的城市空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香港文學舘精選了多位著名香港或旅港作家的作品片段,包括張愛玲、也斯、小思等人的作品,這些文本描繪了他們筆下對灣仔生活場景和人情世故的細膩觀察。
在導賞過程中,參加者不僅可以欣賞到這些優美的文字,更能夠從中體會作者如何將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具有深刻意義的藝術創作。透過朗讀與解說,參加者彷彿置身於一個立體的故事讀本之中,加深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例如,在漫步灣仔街頭時,導賞員會朗讀張愛玲筆下對灣仔的描寫,讓參加者感受這位文學大師眼中獨特的灣仔風情。
透過文學的視角,參加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灣仔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從而對這片土地產生更深厚的感情。這種將文學與城市空間相結合的導賞模式,不僅豐富了導賞的內容,更提升了活動的文化價值。
社區經濟與地方營造
除了歷史文化和文學元素外,「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探索之旅亦注重推動社區經濟活力。市區重建局聯同茂蘿街7號、利東街、合和中心及其他商戶合作,推出消費折扣優惠及免費換領美食等福利,旨在吸引更多人流,支持本地小商戶發展。
在疫情後經濟復甦階段,此類結合文化與商業元素的活動,有助於激活社區活力,並提升居民的歸屬感。透過消費優惠,鼓勵參加者在灣仔的特色商店和餐廳消費,為本地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同時,也讓參加者在享受文化體驗的同時,也能品嚐到灣仔的特色美食,感受到灣仔的多元魅力。
「地膽遊──地方營造」理念是此次計劃的重要基礎,即以社區為本出發點,以尊重並保存地方特色為目標。市區重建局計劃將此模式擴展至其他舊城區,例如預計今年第四季在九龍城「龍城」推行類似活動,希望藉由深入挖掘各社區獨特的人文資源,引領更多人重新認識老城新貌,同時促進跨界別合作,共創共融共榮的新型城市更新模式。
「地膽遊灣仔──文學築跡」探索之旅,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導賞活動,更是一次融合歷史保育、文化傳承與社會經濟振興於一體的重要嘗試。它讓我們看到,在快速都市化的背景下,如何透過細膩而有溫度的方法去理解城市空間背後的人情味,以及珍惜那些塑造我們集體記憶的重要場所。此項目也提醒我們持續關注老城改造中的平衡問題——既要保留珍貴遺產,又要兼顧現代生活需求。在未來,希望有更多類似跨界合作的平台出現,使香港各個角落都能成為生動且富有故事性的文化寶庫,引領公眾走進屬於自己的城市敘事之中。透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讓更多人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更能激發大家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歸屬感,共同為香港的未來發展貢獻力量。
資料來源:
[1] news.rthk.hk
[2] gbcode.rthk.hk
[3] bau.com.hk
[4] zijing.com.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