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微幅上揚背後的隱憂與展望
香港樓市一直以來都是全球關注的焦點,牽動著無數市民的心。最近,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份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錄得輕微上升,結束了之前的跌勢,看似迎來了一絲曙光。然而,這微弱的升幅能否代表樓市真正觸底反彈?又隱藏著哪些不容忽視的隱憂?本文將深入剖析這些數據,探討香港樓市的現狀與未來走勢。
連升三個月:曇花一現還是觸底反彈?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據,2025年6月份全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錄得286.7點,較5月份上升了0.03%,這是樓價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上升。然而,仔細分析數據,這三個月的累計升幅僅為0.6%,升勢相當溫和。與此同時,與去年同期相比,樓價仍然下跌了5.22%。今年上半年,樓價累計下跌0.86%。
這種微幅上漲的現象,更像是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後,出現的一種技術性反彈,而非真正的觸底反彈。市場可能受到一些短期利好因素的刺激,例如按揭利率維持低位、部分發展商推出優惠促銷等,但這些因素能否持續,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各類型單位表現分化:豪宅市場的韌性
從不同類型單位的表現來看,樓價的變動幅度並不大。面積431呎以下的小型單位,以及753至1075呎的單位樓價按月持平。431呎至753呎的中型單位樓價微升0.04%。值得注意的是,1076呎以上的豪宅單位表現相對堅挺,顯示出豪宅市場的抗跌能力較強。
這反映出不同購買力群體對樓市的信心存在差異。對於剛需買家來說,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利率上升等因素,入市態度仍然謹慎。而對於高淨值人士來說,豪宅不僅是一種居住場所,更是一種投資工具,具有保值增值的潛力。
外部環境的挑戰:美國加息與地緣政治風險
除了本地因素外,香港樓市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增加了香港按揭利率上升的壓力。一旦按揭利率顯著上升,將會增加供樓負擔,對樓市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級,也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後市展望:利好因素與下行風險並存
展望後市,香港樓市面臨著利好因素與下行風險並存的局面。利好因素包括:
- 香港經濟逐漸復甦:隨著疫情的緩和,香港經濟正在逐步復甦,有望帶動樓市需求。
- 政府可能推出刺激措施:為了穩定樓市,政府可能會考慮推出一些刺激措施,例如放寬按揭成數、降低印花稅等。
- 北部都會區發展規劃: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將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有望帶動新界地區的樓市。
然而,下行風險也不容忽視:
- 美國加息周期:美國聯儲局的加息周期尚未結束,香港按揭利率存在上升的壓力。
- 經濟前景不明朗: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風險,香港經濟也受到影響,可能影響市民的購買力。
- 供應增加:未來幾年,香港將有大量新樓供應推出市場,可能會對樓價造成壓力。
結論:穩中求進,審慎樂觀
總體而言,香港樓市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反彈,預計將維持窄幅波動的格局。市場需要時間消化各種利好和利淡因素,才能找到新的平衡點。對於有意置業的人士來說,應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仔細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業。對於投資者來說,更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香港樓市的未來發展,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唯有保持冷靜和理性,才能在樓市中穩操勝券。
利嘉閣觀點:後市或有轉機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認為,差估署下次公布的6月份樓價將可反映較全面的利好因素,樓價升幅料擴大至0.8%。這暗示著市場可能在逐步轉好,但具體走勢仍需進一步觀察。
提醒:置業需謹慎
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置業都是一項重大的財務決策。在做出決定之前,建議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充分了解市場情況,做好風險評估,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