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救市?餐廳東主反駁:只利大集團」

餐飲業外勞爭議:倒閉潮、失業率與服務質素的三角習題

香港餐飲業近來面臨倒閉潮、失業率上升等挑戰,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頻頻發聲,倡議及早輸入外勞,以解決人手短缺問題,甚至認為此舉可避免倒閉潮。然而,此番言論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勞工團體及其他立法會議員紛紛提出質疑與反駁。本文將深入探討餐飲業輸入外勞的爭議,分析其背後涉及的成本、就業、服務質素等複雜因素,並嘗試釐清問題的核心。

外勞成本真的比較低嗎?

張宇人強調,業界並非「貪平」才聘請外勞。業界代表也指出,聘請外勞除了薪資外,還需負擔培訓、住宿、醫療等額外開支。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梁振華更舉例,若以月薪 1.9 萬元聘請洗菜工人,卻期望他能處理「鮑參翅肚」等高檔食材,顯然是不切實際。他還提到,即使外勞薪資與本地工人中位數相近,但加上住宿、醫療等成本,整體支出仍然可觀。

然而,工會方面則質疑,若聘請外勞成本並無明顯優勢,為何業界仍積極爭取輸入?他們擔心,外勞政策可能淪為壓低本地勞工薪資的手段。此外,外勞的住宿環境、勞動條件等問題,也受到社會關注。

失業率的真相:數字背後的解讀

張宇人質疑官方公布的餐飲業失業率(5%至6%)存在「水分」。他認為,實際情況可能更嚴峻,業界仍面臨嚴重的人手短缺問題。他指出,許多餐廳難以找到足夠人手,導致服務質素下降,甚至影響營運。

然而,工會方面則認為,不應輕易否定官方數據。他們強調,政府應正視失業率上升的事實,並提供更多支援措施,協助本地勞工就業。此外,工會也呼籲業界優先聘用本地勞工,並提供合理的薪資與待遇。

輸入外勞能提升服務品質?

張宇人認為,香港餐飲業的出品和服務質素一直為人詬病。他相信,輸入外勞能紓緩餐廳人手不足問題,分擔本地餐飲從業員的工作壓力及工作量,有助餐廳提升服務質素。他還表示,外勞的加入能讓本地員工看到政府出手幫輕他們的壓力,從而提升工作士氣。

然而,此番言論引發部分人士不滿。有評論指出,服務質素不佳並非單純人手不足的問題,更涉及管理、培訓、員工待遇等多重因素。若未能有效解決這些根本問題,單靠輸入外勞恐難以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避免倒閉潮的唯一解方?

張宇人將輸入外勞視為避免餐飲業倒閉潮的關鍵措施。他認為,若能及早輸入外勞,或可避免部分食肆因人手不足而倒閉的命運。

然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對此說法表示不認同。他認為,現時勞工處已有途徑協助飲食業界處理人手短缺問題,並非缺乏機制。他強調,解決倒閉潮問題應從多方面著手,包括改善營商環境、支援中小企業等。

外勞政策的未來走向

餐飲業外勞爭議反映了香港勞工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在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的背景下,各行業普遍面臨人手短缺的挑戰。然而,輸入外勞並非唯一的解決方案,更需要政府、業界、工會共同努力,尋求更全面的策略。

政府應加強人力資源規劃,提供更多培訓機會,提升本地勞工的技能水平。業界則應改善員工待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和福利,吸引更多本地人才加入。工會則應積極參與政策討論,維護勞工權益,確保外勞政策不會損害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和薪資水平。

餐飲業的永續發展之路

香港餐飲業要實現永續發展,不能只靠單一的外勞政策。更重要的是,提升產業競爭力,開創新的發展模式。例如,可以透過科技創新,提升營運效率;可以開發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加強品牌建設,提升香港餐飲業的國際形象。只有透過不斷創新與變革,香港餐飲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