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接手房委會公營房屋工程」

精進建築除名風波:公營房屋何去何從?

精進建築有限公司(下稱「精進建築」)因涉及多宗嚴重地盤事故,遭香港政府拒絕續牌並從承建商名冊中除名,引發軒然大波。事件不僅牽涉精進建築本身的存亡,更直接影響多個公營房屋項目的進度,數以千計市民的安居夢恐將受到延遲。本文將深入剖析精進建築被除名的前因後果,探討事件對公營房屋發展的影響,並分析未來可能的應對方案。

精進建築的殞落:安全事故頻發是主因

精進建築的除名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該公司近年涉及多宗嚴重地盤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例如安達臣道塌天秤事故等,安全記錄惡劣。這些事故不僅暴露了精進建築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嚴重缺失,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建築行業安全的廣泛關注。政府痛下決心拒絕續牌,既是對精進建築違規行為的懲罰,也是為了保障公眾安全,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三大地盤受波及:公屋供應添變數

精進建築被除名,直接影響其手頭上的多個建築項目,其中尤以房委會的三個公營房屋項目最受關注。這三個項目分別是:

  • 白田邨重建計劃第十期地下通道: 該項目部分單位已入伙,但地下通道工程受阻,可能影響居民出行。
  • 屯門第29區西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該項目涉及大量公屋單位,延誤將對屯門區的房屋供應造成影響。
  • 東涌第100區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該項目規模龐大,原計劃提供約5200個單位,是政府增加房屋供應的重要一環。

這三個項目的延誤,無疑加劇了香港房屋供應的緊張局面。對於輪候公屋的市民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政府的應對:尋找接手承建商

面對精進建築除名帶來的困境,政府正積極採取措施,力求將影響降到最低。主要措施包括:

  • 盡快安排新承建商接手: 房委會和建築署正積極尋找合資格且有能力的承建商,接手精進建築餘下的工程。政府希望能在兩個月內完成交接,盡力縮短延誤時間。
  • 保留向精進追討額外開支的權利: 更換承建商可能會產生額外開支,政府將保留向精進建築追討的權利,以保障公帑不受損失。
  • 呼籲新承建商聘用原有工人: 為了保障工人的就業,政府呼籲接手的新公司繼續聘用地盤原有工人,維持社會穩定。

然而,尋找合適的承建商並非易事。除了需要考慮承建商的資質和能力外,還需要考慮其是否願意接手這些存在一定風險的項目。

業界的聲音:直接委聘或可加速進度

對於如何解決精進建築除名帶來的問題,建築業界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其中,有意見認為政府應直接委聘承建商接手,以避免冗長的招標程序,加速工程進度。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就曾建議政府考慮直接委聘的方式。

直接委聘雖然可以節省時間,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可能會引發公平性方面的爭議,也可能導致成本控制方面的問題。因此,政府需要審慎評估,權衡利弊。

未來展望:風險與挑戰並存

精進建築除名事件,給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帶來了挑戰,但也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未來,政府在發展公營房屋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 加強對承建商的安全監管: 確保承建商嚴格遵守安全規定,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 對於可能影響工程進度的風險因素,提前做好預案,及時應對。
  • 多元化承建商來源: 避免過度依賴個別承建商,降低風險。
  • 提升公營房屋的建造效率: 通過引入新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建造效率,縮短建造週期。

總之,精進建築除名事件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在追求房屋供應的同時,更要重視工程質量和安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市民的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