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出現了一種聲稱與內地高校合作的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以僅需三個月、學費25萬至30萬港元的速成模式,吸引了不少已具備高學歷的港人報讀。然而,香港文匯報的深入調查揭露,這項課程實質上疑似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導致眾多求學者不僅損失慘重,所獲得的博士學位證書更可能淪為一文不值的「廢紙」。這起事件不僅凸顯了部分教育市場的亂象,更提醒大眾在追求學歷提升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本文將從課程運作模式、受害者經歷及社會影響等層面,深入剖析這起DBA課程騙局的真相。
課程運作模式與精心設計的騙局
這項DBA課程由一個自稱與內地高校合作的機構主辦,宣稱僅需三個月即可完成,但學費卻高達25萬至30萬港元。報讀者多為已擁有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士,其中不乏企業高管,他們對一般課程興趣不高,但往往因信任商會人士的推薦而報名。課程的授課地點多安排在會所等非正式場所,學費也直接匯入私人帳戶,缺乏透明度和監管機制。學員需要提交一份看似嚴謹的萬字論文,然而在完成後,卻往往發現所獲得的博士證書並非由正規認可的學術機構所頒發。這類證書的學術價值和法律效力都存在極大疑問,實質上等同於一張「假博士」證書。
這種騙局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精心設計的迷惑性。它巧妙地利用了高知識分子對學歷的追求,以及對商會等機構推薦的信任,成功突破了受害者的心理防線。主辦方甚至在2023年於香港科學園舉辦展覽,由「啟德工商聯」會長黃偉新等人出面推介,營造出專業且值得信賴的形象,進一步誤導公眾,使其相信課程的真實性。這種種手段,都顯示了騙局策劃者的周密心思和不良企圖。
受害者經歷與無奈的反應
L女士和M女士是這起DBA課程騙局中的典型受害者。她們均為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社會經驗的專業人士,在參加商會活動時,被游說報讀該DBA課程。抱著提升自我學歷的期望,她們認真投入學習,甚至完成了長達萬字的論文。然而,當她們完成課程後,才驚覺所獲得的博士證書根本不具備任何認受性,無法在職場或學術界發揮任何作用。這種被欺騙的感覺,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望和沮喪,可想而知。更令人無奈的是,她們曾到旺角警署報案,希望能夠追討損失並揭露真相,但維權之路顯然充滿挑戰。
除了個別受害者的經歷,創科聯創辦人袁錫鴻也公開表示,該DBA課程已被負責人關女士「騎劫」,暗示課程背後存在管理混亂,甚至可能涉及非法操作。這種種跡象表明,受害者想要通過正常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恐怕難上加難。
社會影響與應有的警示
這起DBA課程騙局不僅損害了個別受害者的利益,更反映出香港教育市場中存在的監管漏洞和資訊不對稱問題。一些不法機構利用高學歷人士對學位的渴望,通過偽造學術合作和證書,來牟取暴利,嚴重損害了教育公平和社會信任。此類騙局不僅浪費了受害者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還可能對其職業生涯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對學歷的信任度。
為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社會各界應加強對學歷認證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識別假學歷的能力。政府和相關監管機構也應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查,嚴厲打擊非法發證行為,保障市民的權益。同時,企業在招聘和晉升時,應嚴格核實學歷的真偽,避免讓「假博士」混入職場,損害行業的專業標準。
這起事件也提醒所有追求學歷提升的人士,切勿輕信短期速成的高價學位課程,應選擇具備合法資質和良好口碑的教育機構,以免落入類似的騙局陷阱。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更要保持理性思考,謹慎判斷,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總而言之,香港文匯報獨家揭露的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騙局,不僅暴露了部分教育市場的黑暗面,也向社會發出了對學歷真偽保持高度警覺的警示。面對日益複雜的教育環境,唯有加強監管、提升公眾識別能力,才能有效杜絕此類騙局,維護教育的純潔與公平。期待未來相關部門能夠出台更嚴格的規範措施,保障求學者的權益,讓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追求得以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4] www.tkww.hk
[5] www.wenweipo.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