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旭與法方就伊朗核問題持續對話」

伊朗核問題:中國的立場與外交斡旋

伊朗核問題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牽涉多方利益,局勢複雜敏感。近年來,中國在此議題上扮演著積極且關鍵的角色,不僅堅持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也積極斡旋各方,力求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與演變

伊朗核問題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演變過程。最初,伊朗的核計畫是為了和平利用核能,但隨著時間推移,國際社會對其核計畫的意圖產生疑慮,擔心其發展核武器。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制裁,試圖阻止其核計畫。2015年,伊朗與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在內的六國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即伊朗核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畫,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然而,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導致協議瀕臨崩潰,局勢再度緊張。

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基本立場

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始終秉持公正、客觀的立場,並提出多項主張:

  • 堅持政治外交解決: 中國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反對訴諸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認為各方應保持克制,避免採取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的行動。
  • 維護伊核協議: 中國認為伊核協議是多邊外交的重要成果,對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即使在美國退出協議後,中國仍然堅定支持維護協議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保障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中國認為,伊朗作為主權國家,有權在遵守國際義務的前提下和平利用核能。但同時,伊朗也應充分配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確保其核計畫的和平性質。
  • 反對單邊制裁: 中國反對美國等國家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認為這些制裁不僅損害了伊朗的經濟和民生,也無助於解決伊朗核問題。呼籲有關國家解除對伊朗的制裁,為恢復伊核協議創造條件。
  • 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認為,解決伊朗核問題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中國積極參與地區事務,推動各方加強對話溝通,共同構建地區安全框架。

中國的外交斡旋與實際行動

為了推動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中國採取了一系列外交斡旋和實際行動:

  • 高層互動與溝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外交部長王毅等領導人多次與伊朗總統、外長等高層官員會晤或通話,就伊朗核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 多邊平台參與: 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安理會、伊核協議聯合委員會等國際多邊平台,推動各方加強協調,尋求解決方案。
  • 舉辦三方會晤: 中國曾多次舉辦中俄伊三方副外長級會晤,就伊朗核問題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加強三方在該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
  • 推動恢復談判: 中國呼籲各方重返伊核協議談判,並為此提供便利和支持。中國也積極與歐盟等其他相關方溝通協調,共同推動談判進程。
  • 經貿合作: 儘管面臨美國的制裁壓力,中國仍然與伊朗保持正常的經貿合作,為伊朗經濟提供支持,也為維護伊核協議創造有利條件。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的展望

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美國的政策走向、伊朗的國內政治、地區局勢的複雜性等,都可能影響問題的發展。但中國將繼續秉持公正、客觀的立場,堅持政治外交解決的原則,積極參與國際斡旋,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也將繼續與各方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推動伊朗核問題的全面、長期解決,為構建更加安全、繁榮的世界貢獻力量。

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共同安全

伊朗核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核不擴散問題,更關乎地區安全和國際秩序。中國在處理此問題時,始終堅守多邊主義,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這不僅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在未來,中國將繼續與各方攜手努力,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