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帕颱風肆虐:的士泊街淹水成『水上的士』」

香港風雨記事:從韋帕到暴雨,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天災

香港,這個繁華的國際都市,在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時常面臨著颱風和暴雨的侵襲。2021年的賽馬意外、2019年的韋帕颱風,以及近期的特大暴雨,都為這座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事件,看看香港如何應對這些自然挑戰。

致命意外與天災下的生命代價

2021年,香港發生了令人惋惜的意外事故。在中環士丹頓街與卑利街交界,一輛私家車溜後,造成多人受傷,一位年輕的法籍女子不幸喪生。同年的香港國際賽馬日,沙田馬場也發生了騎師墮馬的意外,三位騎師受傷送院。這些事故提醒我們,即使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也存在著無法預測的風險,生命的可貴更應被珍惜。

颱風「韋帕」:風雨中的香港

2019年的韋帕颱風,雖然強度僅為熱帶風暴,但由於其廣闊的烈風圈和特殊的移動路徑,仍然對香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天文台發出了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許多市民記憶猶新。

  • 市區的考驗

在韋帕吹襲期間,香港各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情。香港仔有生果舖的鐵閘被吹走,唐樓頂樓的窗戶被整排吹入屋內,華富邨也遭受了風雨的侵襲。這些畫面顯示了颱風的威力,也提醒我們在惡劣天氣下要做好防護措施。

  • 交通的混亂

颱風期間,交通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有市民反映,在八號風球下,的士司機漫天要價。儘管如此,也有網民呼籲體諒的士司機在惡劣天氣下工作的艱辛。龍翔道近黃大仙港鐵站更出現嚴重水浸,導致交通阻塞,突顯了香港在暴雨下的排水問題。

  • 風球下的抉擇

韋帕襲港期間,天文台不斷更新風球信號。從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到最終改發八號信號,每一個信號的轉變都牽動著市民的心。港鐵露天段也因應風力變化而暫停服務,對市民的出行造成了影響。

暴雨的侵襲:水浸下的城市

近年來,香港多次遭受暴雨的侵襲,導致多區出現嚴重水浸。2023年9月,香港遭遇了139年來特大暴雨,更顯示了香港在極端天氣下的脆弱。

  • 市區變澤國

在特大暴雨下,香港多個地區都淪為澤國。柴灣環翠商場停車場因雨水倒灌,地庫停車場被完全淹沒,車輛泡在水中。龍翔道、旺角洗衣街等地也出現嚴重水浸,車輛在黃泥水中艱難行駛。這些畫面讓人們意識到,城市排水系統的改善迫在眉睫。

  • 新界的困境

除了市區,新界地區也受到了暴雨的嚴重影響。八鄉及錦田一帶在過去3小時內錄得超過110毫米的雨量,林錦公路近梧桐寨全線封閉。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的發出,提醒市民要特別注意安全。

事後檢討與防禦措施

面對頻繁的天災,香港政府和市民都在不斷學習和改進。渠務署和路政署的緊急救援隊伍在水浸發生後迅速出動,處理個案。對於過去曾受水浸影響的地點,如柴灣環翠停車場、鯉魚門及黃大仙中心北館等,已經裝設擋水板及放置沙包,以減輕水浸帶來的影響。有鑑於「山竹」颱風帶來的慘痛經驗,近岸屋苑、商舖和居民也開始嚴陣以待,以防水閘及沙包陣應對可能來襲的水浸。

天災下的反思與展望

香港經歷的天災,不僅僅是自然現象,更是對城市規劃、應急機制和市民意識的考驗。我們需要從每一次的經驗中學習,不斷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市民的防災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共同建設一個更安全、更宜居的香港。面對未來的挑戰,讓我們攜手同行,風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