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產業的變革:淘汰合成色素,擁抱天然色彩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2025年4月22日宣布,計劃在2026年底前逐步淘汰八種石油基合成食用色素。這項舉措不僅震動了食品產業,也預示著「讓美國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MAHA)運動的深入推進。
為什麼要淘汰合成色素?
長久以來,人工合成色素因其鮮豔的色彩和低廉的成本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和藥品中。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部分人工色素可能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對兒童的發展可能造成潛在威脅。儘管過去的法規對這些色素的使用量有所限制,但消費者對於更安全、更天然的食品添加劑的需求日益增長。
此次FDA的決策,正是回應了公眾對於食品安全的擔憂,以及對於更健康食品體系的呼籲。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明確表示,淘汰合成色素是「讓美國再次健康」計劃的重要一步,旨在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
哪些色素將被淘汰?
FDA此次計劃淘汰的八種石油基合成食用色素包括:
- 藍色1號(Brilliant Blue FCF)
- 藍色2號(Indigotine)
- 綠色3號(Fast Green FCF)
- 紅色3號(Erythrosine,部分用途已於2025年1月禁用)
- 紅色40號(Allura Red AC)
- 黃色5號(Tartrazine)
- 黃色6號(Sunset Yellow FCF)
- 柑橘紅2號
- 橙色B
其中,「柑橘紅2號」和「橙色B」將率先啟動撤銷授權程序。「柑橘紅2號」被列為致癌物質,過去常用於橙皮著色,而「橙色B」則僅用於香腸類食品的腸衣加工。
食品產業的應對之道
面對FDA的禁令,食品產業必須積極尋找替代方案。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研發和採用天然色素,以取代傳統的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來源廣泛,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例如:
- 植物來源: 甜菜紅、薑黃素、β-胡蘿蔔素、螺旋藻色素、蝶豆花萃取物、梔子花色素等。
- 動物來源: 胭脂紅(從胭脂蟲提取)
- 微生物來源: 紅麴色素
然而,天然色素的應用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
- 穩定性: 部分天然色素對光、熱和酸鹼度的耐受性較差,容易褪色或變質。
- 成本: 天然色素的提取和生產成本通常高於合成色素。
- 色調範圍: 天然色素的色調範圍相對有限,難以完全複製合成色素的鮮豔色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食品企業需要與色素供應商合作,共同開發更穩定、更具成本效益的天然色素產品。同時,FDA也將加快審查包括梔子花、蝶豆花萃取物等其他天然替代色素,以鼓勵業界轉用天然替代品。
天然色素的發展趨勢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清潔標籤」(Clean Label)已成為食品產業的重要趨勢。清潔標籤是指產品成分表簡單明瞭,不含人工添加劑、防腐劑和基因改造成分。天然色素作為清潔標籤的一部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許多食品企業已經開始積極轉向天然色素。例如,卡夫亨氏和通用磨坊等大型食品公司已宣布,將在2026年底前逐步淘汰人工色素。蒙牛等乳製品企業也積極開發天然色素應用於產品中,提供更健康、更美味的選擇。
除了食品領域,天然色素在化妝品、保健品等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例如,螺旋藻不僅可以用於食品著色,還可以作為營養素和化妝品成分。
對食品產業的影響與機遇
FDA淘汰合成色素的決策,無疑將對美國乃至全球的食品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挑戰:
- 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調整產品配方和生產工藝。
- 部分產品可能因為缺乏鮮豔的色彩而影響銷售。
- 天然色素供應鏈可能面臨供應不足的風險。
機遇:
- 推動食品產業向更健康、更天然的方向發展。
- 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度。
- 刺激天然色素市場的發展,為相關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 促進食品科技的創新,開發更穩定、更具成本效益的天然色素產品。
展望未來: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體系
FDA淘汰合成色素的舉措,是美國食品體系改革的重要一步。儘管轉型過程充滿挑戰,但長期來看,這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體系。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意識的提高,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天然、安全、健康的食品添加劑被應用於食品產業,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同時,政府和企業也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食品安全標準的提升,確保公眾的健康權益。
結語:色彩革命,健康未來
美國淘汰合成色素的行動,不僅是一場「色彩革命」,更是一場對健康的重新審視。這場變革將推動食品產業轉型,為消費者帶來更安全、更天然的食品選擇。讓我們期待一個更加健康、多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