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發生的走私事件:香港往澳門內河船成走私重災區?
香港與澳門之間,內河船隻往來頻繁,本應是促進兩地貿易和物流的重要渠道。然而,近年來,香港海關頻頻截獲準備駛往澳門的內河船,查獲大量走私貨物,從魚翅、花膠、燕窩等名貴食材,到美容針劑、電子零件、名牌手錶等應有盡有,價值動輒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元。這些事件的頻繁發生,不禁令人質疑:香港往澳門的內河船,是否已成為走私活動的重災區?
水路走私頻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香港與澳門之間水路交通便利,為走私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包括:
- 利潤驅動: 走私貨物往往涉及高額利潤,例如受管制的瀕危物種、未完稅的煙草、或在澳門售價更高的電子產品等。高額利潤驅使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 監管漏洞: 雖然香港海關加強了巡邏和檢查,但內河船隻數量眾多,難以做到全面監控。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監管漏洞,例如偽造艙單、隱藏貨物等方式,企圖蒙混過關。
- 兩地價差: 香港和澳門在某些商品上的價格存在差異,例如美容針劑、電子產品等。不法分子利用這些價差,將貨物走私到澳門出售,從中獲利。
- 犯罪集團: 這些走私活動往往並非單獨個案,背後可能存在有組織的犯罪集團,他們擁有更完善的走私網絡和更豐富的經驗。
走私貨物種類繁多:從海味到電子產品
從近期截獲的走私案件來看,走私貨物的種類可謂五花八門:
- 名貴食材: 魚翅、花膠、燕窩等名貴食材,因其高價值和在澳門市場的需求,成為走私分子的熱門選擇。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魚翅往往是受管制的瀕危物種,走私這些貨物不僅觸犯法律,更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 美容針劑: 美容針劑在澳門的需求量大,且價格較高,因此也成為走私的目標。然而,走私的美容針劑可能未經檢驗,存在安全隱患。
- 電子零件: 電子零件體積小、價值高,容易隱藏,也容易在澳門市場銷售,因此也常被用於走私活動。
- 煙草產品: 未完稅的煙草產品在澳門出售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因此也成為走私的常見貨物。
- 名牌手錶及手袋服飾: 部分名牌產品在澳門的售價較香港高,走私集團會利用價差來獲利。
海關的打擊行動:成效與挑戰
面對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動,香港海關加強了打擊力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 情報分析與風險評估: 海關利用情報分析和風險評估,鎖定高風險的船隻和航線,提高查緝效率。
- 加強水域巡邏: 海關加強了在香港水域的巡邏,特別是在西北面水界、分流對開水面等走私活動頻發的區域。
- 與其他部門合作: 海關與其他執法部門加強合作,例如香港警務處、澳門海關等,共同打擊跨境走私活動。
- 引入科技手段: 海關積極引入科技手段,例如X光機、緝毒犬等,提高查緝的準確性和效率。
儘管海關的打擊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走私活動依然猖獗,顯示打擊走私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如何更有效地打擊走私活動,仍然是海關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防範勝於治療:源頭治理與公眾教育
僅僅依靠海關的打擊行動,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走私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上治理,並加強公眾教育:
- 加強源頭監管: 加強對貨物來源和去向的監管,從源頭上切斷走私鏈條。
- 完善法律法規: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走私的違法成本,對走私分子形成有效的震懾。
- 加強國際合作: 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共同打擊跨境走私活動。
- 提高公眾意識: 加強公眾對走私危害的認識,鼓勵公眾舉報走私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制走私的氛圍。
打擊走私:任重道遠,需要多方努力
打擊走私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需要海關、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只有多方攜手,才能有效遏制走私活動,維護香港的法治和經濟秩序,保護生態環境,確保社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