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申報物業收緊措施見效」

公屋濫用:瞞報內地物業的冰山一角

香港公屋資源珍貴,旨在為低收入市民提供可負擔的居所。然而,近年來濫用公屋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瞞報內地物業更是常見的違規行為。這不僅侵蝕了公屋資源的公平分配,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瞞報內地物業:冰山一角的具體呈現

2024/25年度,房委會及房協共查獲42宗公屋租戶擁有內地物業的個案,其中房委會佔26宗,且「一個不留」全部被發出遷出通知書。最嚴重的個案涉及隱瞞擁有兩個住宅物業,另有個案隱瞞擁有商舖。房協的16宗個案中,10宗經查證後符合資產要求,得以繼續租住,僅有一宗在調查期間主動交回單位。這些數字僅僅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這些瞞報行為不僅違反了房委會和房協的規定,也挑戰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根據現行政策,在香港以外擁有土地或物業,包括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等,均屬資產一部分,必須申報。若超出資產限額,租戶便須遷出。

打擊濫用公屋:政府的決心與行動

面對日益嚴重的濫用公屋問題,政府正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打擊。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房委會在2024/25年度因不同原因共收回20,440個公屋單位,較2022/23年度的13,310個單位,增加了逾50%。這顯示政府在打擊濫用公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房委會於2023年5月24日通過一系列新措施,並於同年10月1日起實施,以加強打擊濫用公屋和優化「富戶政策」,確保善用公屋資源。這些措施包括:

  • 公屋租戶須每兩年申報已持續居於單位,並已遵守與居住情況相關的租約條款。
  • 租戶須授權房委會可向有關政府部門及公/私營機構查核租戶資料。
  • 拒絕申報或沒有在指定日期內申報的租戶,其公屋單位的租約可被終止。
  • 曾作出虛假陳述、違反租約條款、觸犯「屋邨管理扣分制」等而被終止租約的前公屋租戶,由終止租約當日起計五年內禁止再申請公屋。

這些措施旨在加強對公屋租戶的監管,提高違規成本,從而起到震懾作用。

瞞報內地物業:背後的動機與考量

公屋租戶選擇瞞報內地物業,背後的原因可能複雜多樣。一方面,部分租戶可能抱有僥倖心理,認為瞞報不易被發現。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經濟利益的驅使,希望既能享受公屋的低廉租金,又能同時擁有內地物業帶來的額外收入或資產增值。此外,也可能存在對政策理解不足或抱有僥倖心理的情況。

然而,無論動機如何,瞞報行為都是對其他有需要的市民的不公平,也損害了公屋制度的公信力。

打擊濫用公屋:挑戰與展望

儘管政府已採取多項措施打擊濫用公屋,但仍面臨不少挑戰。其中,如何有效查核租戶在內地的資產是一個難題。目前,主要依賴租戶主動申報,以及房委會向內地機構發函查詢。然而,由於信息共享的限制,查核效率和準確性仍有待提高。

此外,如何平衡打擊濫用與保障真正有需要的市民的權益,也是一個需要謹慎考慮的問題。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應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避免因過於嚴苛的政策而影響到他們的居住權。

展望未來,要有效打擊濫用公屋,需要政府、社會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政府應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和措施,加強跨部門合作,提高查核效率。社會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市民也應積極參與監督,舉報違規行為,共同維護公屋資源的公平分配。

維護公屋資源:人人有責

公屋是香港重要的社會資源,承載着無數家庭的希望。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個市民的義務。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公屋資源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