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引清代名句:天下事為之則難亦易」

李家超七一慶回歸酒會致辭的深度解析

七月一日,香港迎來特區成立28周年紀念,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慶祝酒會上發表致辭,綜合多方報導,他的講話不僅回顧了過去一年任內施政成效,還明確展望未來發展重點,並引用了中國古代學者彭端淑的名言,展現其領導理念與價值取向。以下從三個面向展開深入探討,透視李家超致辭背後的意涵及其對香港未來的啟示。

一、經濟轉向正增長 — 實幹政府的新標杆

李家超強調上任後香港經濟由負增長成功轉為正增長,這是他政府施政的一大亮點。這不只是數字回升,更代表了一種政策導向的轉變——由以往的被動防守,走向積極主動推動經濟復蘇與發展。

政府文化由「行政」轉為「結果導向」

他提及改變政府文化,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意味著取消官僚的空談與形式主義,強調實幹和效率。從香港01等媒體的報道可見,這種文化轉變有助於精準施策、聚焦突破社會經濟瓶頸。

兼顧安全與經濟發展

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李家超承諾會拼經濟、謀發展,這反映了他對「一國兩制」這一政治框架下經濟“穩中求進”的理解。穩定的政治環境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基石,須同步推進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和持續動能。

二、文化底蘊與改革勇氣 — 清代學者名言的現代意涵

李家超在致辭中引用清代彭端淑《為學》中的名句:「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這句話深刻展現他的領導哲學:事情是否困難,關鍵在於是否行動。

勇於改革,不安於現狀

李家超自喻為「艱難的改革者」,反對安逸的停滯。這表明他不滿足於現況,而選擇迎難而上,推動改革進取。這種思維與香港面對新的國際環境和內部挑戰最為契合。

以古鏡今,鞭策持續求進

引用古典名句,既體現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也展現了一種歷史與當代對話的姿態。這不僅僅是說教,更是一種向港人傳達決心和信心的方式,鼓勵大家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共同面對困難。

三、未來願景:北部都會區與提升競爭力

李家超提出未來工作的三大重點,其中加快發展北都(北部都會區)是一項戰略要務。這一發展不僅關乎區域經濟升級,更是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關鍵。

北部都會區的戰略意義

北部都會區定位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極,著重高科技、創新產業和綠色發展。李家超希望通過基建、政策扶持與人才引進,強化香港整體競爭力,從而在國家發展大局中佔據有利位置。

提升香港的自身價值和競爭力

他強調香港不能自我設限,必須把握機遇,改革求進,不斷提升城市的吸引力與競爭力。這涵蓋多方面: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民生保障,青年發展,以及法治及社會穩定等綜合因素。

緊扣歷史脈絡與未來挑戰的綜合總結

李家超的七一致辭將香港當前與未來的路徑清晰展現:經濟回穩向好是過去一年成績的體現,付諸實幹的政府精神成為推動變革的動力,而引用古人智慧則化為持續奮鬥的精神火炬。面對中外錯綜複雜的形勢,香港正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區域合作,推動經濟社會協同提升。

他致辭中透露出的堅定改革決心,要勇挑重擔的責任感,以及明確務實的工作重心,對於香港如何在新時代尋找定位和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對港人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新機遇的開端,不容回避,唯有「為之」才能讓「難者易矣」,共同譜寫未來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