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瘧疾陰影:家屬索賠遭拒,保險公司為何勝訴?

非洲瘧疾奪命事件引發保險理賠爭議,近日嘉義一名陳姓男子因感染非洲瘧疾不幸身亡,其家屬向兩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卻遭拒絕,最終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勝訴,此案引起社會對於疾病與意外傷害認定的關注,也反映出旅遊健康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該名陳姓男子於2023年10月前往奈及利亞,11月底返國後因發燒等症狀緊急就醫,經檢驗確診為瘧疾。醫院診斷證明書指出其死因為「在非洲意外遭蚊蟲咬傷導致惡性瘧疾合併多器官衰竭」,但家屬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被以「細菌感染導致死亡屬疾病而非意外事故」為由拒絕[1][4]。此後家屬提起訴訟,但嘉義地方法院及台南高分院均支持保險公司的主張,駁回了理賠請求。

這起案件凸顯了法律上對於「疾病」與「意外傷害事故」的界定問題。根據最高法院相關判例,以病原體感染所致死亡被視為疾病範疇,而非突發性的意外事故,因此不適用部分人壽或意外保險的給付條款。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瘧疾列為可透過藥物預防且具高度傳染性的第二級傳染病[1]。若將所有由病媒蚊叮咬傳播的疾病都歸類為意外事故,不僅法律界線模糊,也可能使流感等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混淆於此,大幅影響健康與意外保險制度的運作。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此事件提醒民眾在前往熱帶或疫區旅遊時必須嚴格做好防護措施,包括服用預防藥物、使用蚊帳和驅蚊劑等,以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各國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加強旅遊警示發布和疫情報告,提高民眾對如瘧疾這類嚴重傳染病的認知。例如,目前多個亞洲地區已針對疫情升溫調整旅遊警示級別,以保障公眾健康[3]。

此外,本案也促使消費者在購買旅行相關保險產品時,更需仔細閱讀條款內容,了解哪些情況下能獲得保障,以及哪些情況可能被排除。尤其是涉及境外旅行期間罹患特定疾病所引發的理賠爭議,更需要明確規範以避免日後糾紛。同時業界亦應考慮推出更貼近實際需求、涵蓋更多風險因素的新型態產品,以提升保障完整性並增強消費者信心。

總結而言,此次因非洲瘧疾身故而引發之理賠官司,不僅揭示了現行法律與醫療認定間存在的矛盾,也提醒社會大眾重視境外旅遊中的健康安全管理。在全球化及跨國移動頻繁的大環境下,加強疫情報告透明度、完善旅行前準備以及合理設計保險條款,是未來減少類似悲劇再次發生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期待司法體系能持續平衡各方權益,使法律解釋更符合現代公共衛生需求與實務操作標準。

資料來源:

[1] www.ctwant.com

[2] www.scribd.com

[3] www.sabretn.com.tw

[4] www.ctwant.com

[5] hk.ulifestyle.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