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暫緩期滿 貝森特警告:真誠談判國仍可能遭高關稅」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與7月9日大限的複雜博弈

美國於2024年4月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作為對中國等貿易對手的反制措施之一,掀起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此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部分主要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的90天暫緩期,期限於7月9日屆滿,然而該期限的後續走向備受各方關注與揣測。

關稅暫緩期的設立與背景

今年4月初,美國對自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約34%的關稅,川普政府隨後擴大徵稅範圍,宣布將針對包括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國的進口商品實施同等關稅。為避免立即衝擊全球經濟與市場,川普推出90天暫緩期,允許談判,確認是否能達成更有利的貿易條件。

此舉一方面表達美國對公平貿易的強硬立場,另一方面又給予一定的緩衝時間,讓貿易夥伴進行溝通調整。然而,隨著7月9日到來,暫緩期期限逼近,能否延長成為各方焦點。

7月9日大限前的談判情況與政府立場

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透露,雖然部分國家積極與美方談判,展現誠意,但仍未全面達成協議。貝森特表示,可能會延長談判時程,最晚可延續至9月1日勞動節,方便各方完成條款細節。但川普總統的態度則較為強硬,公開表示7月9日後將不再延長暫緩期,若無協議將恢復更高稅率,並可能根據國家不同施加超出初期10%基准稅率的新關稅。

此舉不但對談判產生一定壓力,也讓各貿易夥伴在談判桌上保持高度警戒,擔心延遲達成共識可能付出更大代價。

對全球貿易與經濟的潛在影響

關稅大限引發多國關注,尤其四個主要國家(其中據報導包括台灣)有望在期限之前達成協議,緩解局勢。若美國提高關稅,將加劇貿易摩擦,可能波及全球供應鏈,尤其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領域的原料與零組件流通。

另一方面,貿易緊張局勢也促使部分國家加速調整產業鏈布局,尋求多元化出口市場與供應鏈穩定,以降低對美出口依賴,進而影響長期國際經濟整合。

政策彈性與未來展望

儘管川普強調不延長暫緩期,但白宮發言人與部分決策者透露,期限或具彈性,視談判進程來調整。高盛等機構經濟專家預測,第二階段關稅可能會進一步延期,以促進協議達成,防止市場大幅波動。

整體來看,美國政府以「誠意談判」為前提,對關稅政策靈活調整,顯示貿易政策仍處於動態調整階段。這種博弈反映了美國在全球競爭中試圖平衡國內產業支持與維護國際經貿關係的尷尬。

結語:貿易戰的多重試煉與全球共振

7月9日暫緩期的大限不僅是一場對美國政府政策執行力與決策戰略的考驗,也牽動全球數十國的經濟布局與外交策略。這場關稅戰的拉鋸,不僅考驗談判技巧,也在全球化背景下折射出各國如何在保護自身利益與維持國際合作間取得微妙平衡。未來數月的談判結果,將直接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與經濟前景,是各方緊密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