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五年:港人二次回流,從保險到避險的心路歷程

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這一法律自2020年6月30日生效以來,對香港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發展及市民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法例的推行,港人移民潮亦呈現出複雜多變的趨勢,從最初「買一份保險」式的移民,到後來因應局勢變化而出走避險,再到部分港人選擇「二次回流」,形成獨特的人口流動現象。本文將從三個層面探討《香港國安法》五周年背景下港人移民與回流的原因及其意義。

首先,《香港國安法》的出台是中央政府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而制定的重要法律,是「一國兩制」方針在法律層面的具體落實。根據官方報導,此法有效遏制了過去幾年由反中亂港分子及外部勢力挑起的社會動盪,如2014年的非法佔中運動和2019年的長期黑暴事件[2]。特區政府強調該法為香港帶來由亂到治的重要轉折點,有助於恢復社會秩序與經濟穩定[2]。然而,在不少市民眼中,此舉也加劇了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引發部分人士尋求海外避風港。

其次,關於港人的移民行為,「買一份保險」是許多家庭最初選擇海外居留權或第二身份的一種策略,以防未來本地政治或經濟情況惡化。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初期,不少人基於對前景的不確定感開始申請外籍護照或永久居留資格,以保障自身及下一代安全。然而,隨著時間推進,一些原本抱持觀望態度的人士因政策收緊、簽證限制增加等因素,加速離開香港尋求更穩定生活環境[1][2]。

第三,「二次回流」則成為近年值得關注的新現象。一方面,由於全球疫情逐步受控以及部分海外地區生活成本高昂、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不少早期移居者考慮返回熟悉且文化語言相近的家鄉;另一方面,《香港國安法》帶來相對穩定和安全的社會氛圍,也使得部分離開者重新評估在外生活與本地機遇之間的利弊。此外,本地政府積極推動青年就業計劃和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也吸引了一批有志青年返港參與建設[3][4]。

綜合以上分析,《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既是中央維護主權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影響港人生存狀態和心理預期的重要因素。它改變了過去多年不設防狀態下所形成的人口流動模式,使得一些市民先後作出不同階段性的遷徙決策——從「買保險」式備案,到真正出走避風,再到基於多重考量選擇回歸故土。這種人口雙向流動反映了當代全球化背景下個體面對政治風險時所做出的理性抉擇,同時也揭示了政策穩定性對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作用。

未來,在繼續深化依法治港、保障居民合法權益同時,如何平衡好維護國家安全與促進社會包容、多元共融,是保持城市活力並減少人才外流乃至促進人才回歸的一大挑戰。《香港國安法》五周年之際,我們應當正視這些人口遷徙背後深層次原因,更全面理解政策效果,以便在新形勢下構築更加繁榮穩健且具包容性的城市未來。[1][2][3][4]

資料來源:

[1] www.hkcd.com.hk

[2] hqtime.huanqiu.com

[3] www.info.gov.hk

[4] www.youtub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