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總統萬斯指特朗普或將終止伊朗鈾濃縮

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中,關於美國未來對伊朗核計畫的政策走向,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近日,有消息指出,如果唐納德·特朗普再次執掌白宮,其副總統人選——J.D.萬斯(JD Vance)——暗示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以終止伊朗的鈾濃縮活動。這番言論不僅點燃了國際社會對美伊關係未來走向的熱議,更將伊朗核問題的敏感性推向新的高峰。

風起雲湧:戰火中的「副總統」之聲

這項引人注目的聲明,是由美國參議員J.D.萬斯在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上發布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他目前是參議員,但在關於特朗普未來可能的執政團隊討論中,他被廣泛視為潛在的副總統人選。 此番「副總統」的提前表態,無疑為本就緊張的中東局勢再添變數。

萬斯在貼文中重申了特朗普一貫的立場:「伊朗不能擁有鈾濃縮能力。」他指出,伊朗在核協議破裂後,其鈾濃縮水平已「遠超任何民用所需」,並違反了國際防擴散義務,甚至已達到「武器級鈾的邊緣」。 他表示,特朗普可能會決定採取「進一步行動」來終止伊朗的鈾濃縮活動,並強調最終決定權在總統手中。 這一發言,正值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持續多日的衝突不斷升級之際,以色列針對伊朗多個軍事與核設施進行了空襲。

伊朗核計畫的危局:逼近核門檻

伊朗的核計畫一直是國際社會揮之不去的陰影。自2015年《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即伊朗核協議)達成後,伊朗曾一度限制其核活動以換取制裁解除。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單方面退出該協議並恢復制裁後,伊朗逐步恢復並擴大了其鈾濃縮活動。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報告,截至今年5月,伊朗擁有的純度達60%的濃縮鈾庫存已大幅增加,可在不到兩週內生產製造核武所需的裂變材料。 60%的濃縮度雖略低於武器級別的90%,但其快速增長的趨勢,讓國際社會憂心忡忡。 儘管伊朗堅稱其核計畫僅用於和平民用目的,但IAEA對伊朗未能就三個未申報地點發現的核材料提供可信解釋表示「嚴重關切」。

目前,伊朗的核設施分佈多地,其中納坦茲(Natanz)是核心濃縮設施群,部分設施深埋地下,據報導可抵禦常規空襲。 而福爾多(Fordo)濃縮廠更是位於山區深處的地下約80至90米,據稱只有美國的巨型鑽地彈(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才能有效打擊。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最新打擊中,有分析認為伊朗大部分核計畫仍未被完全摧毀。

特朗普政府的伊朗策略:從「極限施壓」到「進一步行動」

回顧特朗普首個任期內的伊朗政策,其核心是「極限施壓」。 通過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全面制裁,華盛頓試圖切斷伊朗的經濟命脈,迫使其在核問題上讓步。 儘管特朗普曾表示希望與伊朗達成「更好的協議」,但實踐中,制裁和軍事威懾始終是其對伊政策的兩大支柱。

此次萬斯提出的「進一步行動」,似乎延續了這一強硬路線,並可能意味著更直接、更具強制性的手段。 在當前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級的背景下,美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既要支持其盟友以色列,又要避免中東地區陷入更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特朗普本人也表示,他更傾向於達成協議,但如果談判破裂,軍事打擊是可能的。 他強調,美國不會只是尋求停火,而是要「真正終結」伊朗的核問題,讓德黑蘭「徹底放棄」鈾濃縮活動。

「進一步行動」的選項可能包括:

  • 升級制裁: 對伊朗的經濟部門施加更為嚴厲的制裁,包括針對其石油出口、金融系統以及與核計畫相關的實體和個人。
  • 外交壓力與談判: 儘管言辭強硬,但外交途徑從未完全關閉。有報導指出,特朗普政府仍在考慮與伊朗進行談判,甚至可能派遣特使會面。 但關鍵是,特朗普要求伊朗放棄鈾濃縮,而伊朗則堅持其核權利並要求先解除制裁,雙方立場存在巨大鴻溝。 美國提出建立「區域鈾濃縮聯盟」的構想,或可為談判提供新的思路。
  • 軍事威懾與打擊: 這是最為敏感和危險的選項。儘管美國已表示對伊朗空域擁有「完全控制」,並協助以色列防禦導彈襲擊,但尚未直接參與對伊朗的進攻行動。 然而,如果伊朗持續推進其核計畫,或地區衝突進一步升級,針對伊朗核設施的有限打擊,尤其是那些難以觸及的地下設施,可能會被提上議事日程。

中東棋局:複雜的考量與深遠的影響

特朗普政府若真的採取「進一步行動」終止伊朗鈾濃縮,其影響將是多層面且深遠的:

  • 地區穩定: 任何針對伊朗核計畫的軍事行動,都可能引發伊朗的強烈報復,進一步加劇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甚至可能導致全面的地區衝突。 這不僅會波及以色列,也可能影響到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對全球能源供應造成巨大衝擊。
  • 國際關係: 美國的單邊行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其與歐洲盟友以及中國、俄羅斯等大國在伊朗問題上的分歧。 儘管這些國家也對伊朗的核擴散風險感到擔憂,但對於軍事選項的態度普遍謹慎,更傾向於通過外交手段解決。
  • 不擴散體系: 如果伊朗的鈾濃縮活動未能被有效遏制,且其繼續違反國際義務,將對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構成嚴重挑戰。 這可能引發地區內其他國家效仿,尋求發展核武器,進一步增加核擴散的風險。
  • 國內政治: 在美國國內,對是否介入中東戰事一直存在分歧。 任何「進一步行動」的決策,都將在國會和民眾中引發激烈辯論。

未來展望:懸而未決的棋局

J.D.萬斯作為特朗普潛在副總統人選的表態,無疑是特朗普未來對伊政策的一個強烈信號。這表明,一個潛在的特朗普政府將把終止伊朗鈾濃縮活動作為優先事項,並且不排除採取比以往更為果斷的措施。然而,國際政治從來都是一場複雜的棋局,每個棋子都牽動著全局。

伊朗核計畫的發展、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美國國內政治的權衡,以及全球大國之間的博弈,都將共同塑造這場核棋局的最終走向。在外交斡旋與軍事威脅並存的現實中,如何避免局勢失控,同時有效遏制核擴散風險,將是擺在未來美國政府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面前的嚴峻考驗。這場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角力,遠未到終局,未來幾個月乃至幾年,都將是影響深遠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