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子支付平台的普及,詐騙集團亦不斷翻新手法,假冒知名支付平台客服進行電話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於2025年6月15日發出警情通告,提醒市民「假冒支付寶客服電騙再現」,並強調倘遇同類來電應立即掛斷、切勿遲疑[1][2]。這類案件不僅對個人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也影響社會大眾對電子支付的信任度。本文將深入探討此類詐騙手法的運作模式、近期案例及防範措施。
詐騙手法與運作模式
假冒支付寶客服的電話詐騙通常以普通話進行,冒充官方人員致電事主,聲稱其「資金安全保險」即將到期或需要續保[1][4]。若事主表示希望取消相關保險服務時,對方會進一步誘導事主提供個人資料或操作手機銀行轉帳。過程中往往伴隨恐嚇性語言或虛假緊急情況描述(如若不立即處理將被收取高額費用),令受害者心理壓力大增而失去判斷力[3][4]。
根據澳門司法警察局資料顯示,今年4月底及5月中旬已先後搗破兩個位於本澳的假冒支付寶客服電話詐騙窩點[2]。然而即使警方加強打擊力度,類似案件仍持續發生。這反映不法分子善於利用民眾對官方機構的信任以及資訊不對稱進行犯罪活動。
近期案例與損失情況
近期最受關注的一宗案件發生在2025年5月15日下午二時許。一名本地中年女子接獲自稱是「支付寶」客服人員的來電後被誘導操作手機銀行轉帳程序[3][4]。對方聲稱其資金安全保險試用期即將屆滿需續保手續;若不處理則每月須繳付九百澳門元費用。最終該名女子被騙走68萬澳門元巨款[3][5]。
此外亦有其他市民向司警檢舉收到同類型詐騙電話並提供相關線索協助調查工作展開行動打擊犯罪集團活動範圍擴大至跨境合作層面以提升執法效率與成效但仍有部分市民因缺乏警惕心而上當受蒙受損失可見防範意識亟待加強
防範措施與公眾教育
針對上述情況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公眾教育計劃透過媒體宣傳社交平台發布警示信息等方式提高市民識別能力例如呼籲接到可疑來電時應保持冷靜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更不可按照指示操作網上銀行或轉帳功能若發現異常可即時聯絡警方求助同時建議安裝反詐應用程式攔截可疑號碼降低風險
此外金融機構亦需配合監管要求強化客戶身份驗證流程及時發現異常交易行為並主動通知客戶確認交易真偽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遏止此類犯罪蔓延趨勢保障廣大用戶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秩序
綜上所述,「假冒支付寶客服電騙再現」並非單一事件而是當前網絡時代下普遍存在的安全隱患唯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執法力度完善監管機制方能有效預防和減少類似案件的發生展望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和資訊流通速度加快新型態網絡犯罪可能層出不窮但只要各方持續關注積極應對相信能夠構建更安全的數位生活環境讓每位市民都能安心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
資料來源:
[1] www.gov.mo
[2] www.gov.mo
[3] www.tdm.com.mo
[5] www.tdm.com.mo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