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駐以大使:美國改變立場,支持割地建國方案

一個石破天驚的說法,如同一顆震撼彈在中東政壇炸開。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近日的一番言論,無疑為本已複雜難解的以巴衝突,再添一筆濃重的未知色彩。當「兩國方案」長年被視為解決衝突的主流途徑,如今美方代表卻似乎正在悄悄轉變風向,甚至提出從穆斯林國家割地予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能性,這究竟是個人突發奇想,抑或暗藏著美國未來中東政策的新佈局?本文將深入剖析此一說法背後的意涵與潛在影響。

政策風向的微語?美國對巴勒斯坦建國態度的轉變

長久以來,「兩國方案」——即建立一個與以色列和平共處的獨立巴勒斯坦國,通常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一直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多屆政府,普遍支持的解決以巴衝突的框架。然而,近年來,隨著地區情勢的演變以及以色列國內政治的右傾,這一方案的實踐難度日益增加。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邁克·赫卡比(Mike Huckabee)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態,無疑是對這一傳統立場的一次重大偏離。他明確表示,他不認為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仍是美國政策的目標」。這種說法,與過去美國官方強調支持「兩國方案」的論調大相徑庭,釋放出美國可能不再將建立獨立巴勒斯坦國視為必須實現的首要目標的訊號。

赫卡比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它似乎反映出在當前中東複雜的局勢下,華盛頓內部對於傳統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可能正在進行重新評估。特別是在經歷了加薩地帶的衝突以及地區安全挑戰的加劇後,對於如何平衡以色列的安全需求與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決願望,美國政府可能正在尋找新的思路。雖然美國國務院隨後澄清這只是赫卡比的「個人觀點」,並非官方政策,但在外交場合,特別是美國駐外大使的發言,很難不被解讀為某種政策風向的試探或暗示。這種「個人觀點」的說法,有時反而更具深意,可以作為觀察政策潛在走向的一個窗口。

一個大膽而具爭議的設想:穆斯林國家割地建國?

除了對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目標的態度轉變,赫卡比更大膽且引起廣泛爭議的說法是,巴勒斯坦未來的國家可以考慮從「某個穆斯林國家」的領土中劃出一塊來建立。他提出,穆斯林國家擁有的土地面積遠大於以色列控制的範圍,如果真的有建立巴勒斯坦國的願望,或許可以由其他穆斯林國家提供土地.。

這一設想可謂石破天驚。它徹底顛覆了以巴衝突應主要透過以色列歸還佔領土地來實現巴勒斯坦建國的傳統邏輯。赫卡比的說法,雖然他用的是「或許」這樣不確定的詞語,但其核心意義在於將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空間從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和加薩地帶,轉移到了更廣闊的穆斯林世界。

然而,這種說法立即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和批評。首先,它迴避了以色列對1967年以來佔領巴勒斯坦領土的事實,將巴勒斯坦人民的國家願望轉嫁給其他無關的國家。這不僅忽略了歷史和國際法的原則,也可能被視為企圖為以色列繼續佔領和擴建定居點辯護。

其次,讓其他穆斯林國家割讓領土來建立巴勒斯坦國,無論在政治、法律還是情感上都是極其困難和敏感的。每個主權國家都有其領土完整和主權原則,沒有任何一個穆斯林國家有義務或意願犧牲自己的領土來解決另一個民族的建國問題。這種提議不僅不切實際,還可能在穆斯林國家內部引發新的不滿和地區緊張。

再者,赫卡比的言論似乎將巴勒斯坦問題簡單化為一個單純的土地分配問題,而忽略了其深層次的民族、宗教、歷史和政治因素。巴勒斯坦人民爭取的是在他們的祖先土地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這與簡單地獲得一塊土地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種說法更像是一種挑釁或姿態,而非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它可能旨在向巴勒斯坦方面施壓,削弱其在領土問題上的談判立場,同時也向國際社會傳達美國可能不再堅持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的「兩國方案」。

潛在的影響與未來的挑戰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的這一表態,無論最終是否成為美國的正式政策,都已經在中東地區和國際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首先,它可能進一步加劇巴勒斯坦人民的失望和不信任感。如果美國作為傳統上斡旋以巴和平進程的主要力量,放棄支持獨立巴勒斯坦國的目標,將會極大削弱巴勒斯坦溫和派的力量,並可能導致激進主義抬頭。巴勒斯坦人可能會認為,和平談判和「兩國方案」已經走到死胡同,轉而尋求其他途徑來實現其民族權利。

其次,以色列國內的極右翼勢力可能會受到鼓舞。部分以色列政客和定居者一直反對「兩國方案」,主張吞併約旦河西岸的全部或部分領土。赫卡比的言論可能被他們視為美國默許甚至支持以色列維持現狀的訊號,從而更加堅定其擴張的立場。

第三,阿拉伯國家和更廣泛的穆斯林世界可能對美國的中東政策產生更大的疑慮和不滿。美國被視為偏袒以色列的印象可能會加深,這不利於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整體利益和影響力。赫卡比關於穆斯林國家割地的說法尤其可能被視為對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侮辱和挑釁。

第四,國際社會對「兩國方案」的支持可能會受到衝擊。雖然大多數國家仍然堅持「兩國方案」是解決以巴衝突的最可行途徑,但美國立場的動搖可能使得一些國家重新評估其立場,導致國際社會在這一問題上的共識被削弱。

未來,以巴衝突的解決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美國真的放棄「兩國方案」,而又沒有提出一個能夠獲得各方認可且可行的替代方案,那麼以巴之間的僵局將更難打破,地區的緊張和衝突風險也將隨之升高。

超越爭議:尋求真正持久和平之路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的言論,或許是美國政府在以巴問題上面臨困境的一種體現,也是對現有解決方案有效性提出質疑的一種方式。然而,解決以巴衝突的根本之道,仍在於尋求一條能夠同時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和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權利的道路。

這條道路必須基於國際法和聯合國相關決議,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自決權。任何試圖迴避歷史責任、轉嫁問題或提出不切實際方案的做法,都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製造新的矛盾和衝突。

國際社會需要重申對「兩國方案」的支持,並努力推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回到談判桌,以建設性的姿態尋求共識。同時,也需要考慮在「兩國方案」難以立即實現的情況下,如何採取過渡性措施,改善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條件,建立信任,為最終的和平解決創造條件。

歸根結底,無論是哪種方案,都必須獲得以巴雙方的認可和支持,並得到國際社會的有力保障。單方面的行動或不負責任的言論,只會讓和平的願景更加遙遠。美國作為在中東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其言行舉止對地區局勢至關重要。希望未來的政策能夠更加審慎和負責任,真正為推動以巴實現持久和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