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法官拒絕加州阻止特朗普派兵申請

風暴中的法庭:一場關於權力邊界的審視

當社會風暴來襲,街頭的騷動不僅考驗著警力與秩序,更觸動了深藏在憲政體系下的敏感神經——聯邦與州政府之間的權力界線。在2020年那段充滿變動的日子裡,洛杉磯的街頭因特定事件而升溫,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與衝突。面對此景,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應對方式,如同他一貫的風格,強硬且充滿爭議。他揚言或實際部署聯邦部隊介入,此舉立刻引發了加州政府的強烈反彈,並迅速上升至法律層面,演變成一場在聯邦法庭上的較量。加州政府請求法官立即介入,阻止聯邦政府在未經州長同意下派兵。然而,聯邦法官的裁決,卻是駁回了這項「立即阻止」的請求,為這場權力拉鋸戰增添了複雜的一筆。這不僅是一次法律程序上的決定,更是對美國聯邦制下權力分配的一次現實檢驗。

硝煙下的城市與聯邦的介入

回溯到2020年,美國多地因弗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席捲全美。洛杉磯作為美國西岸的重要城市,自然也身處這場社會運動的漩渦之中。抗議活動起初是和平訴求,但部分區域隨後升級為包含騷亂、搶劫與警民衝突的局面。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針對洛杉磯地區的「非法移民搜捕行動」以及隨之而來的抗議活動表達了強硬立場。特朗普公開將洛杉磯的騷亂定性為「一群揮舞著外國國旗的暴徒對和平、公共秩序和國家主權的全面攻擊」,甚至稱之為「外國入侵」。 他不僅批評加州州長和洛杉磯市長「無能」,更聲稱若非他部署警衛,洛杉磯將會「被燒毀」。 為了應對他眼中失控的局面,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在未經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請求支援的情況下,宣布向洛杉磯地區派駐國民警衛隊人員,甚至提及部署海軍陸戰隊。

特朗普援引的是《美國武裝部隊法典》第10卷第12406條的一項鮮少被使用的具體規定。該條款允許總統在特定情況下將國民警衛隊收歸聯邦指揮,這些情況包括「遭到外國入侵或面臨入侵威脅」、「發生叛亂或有叛亂危險」,以及「總統無法僅靠常規部隊執行美國法律」時。 特朗普在備忘錄中表示,洛杉磯的抗議「對美國政府管治構成了某種形式的叛亂」。 此舉繞過了通常需要州長請求才能動員州國民警衛隊的常規程序,被許多人認為是自1965年以來國民警衛隊首次在未經州長請求的情況下被聯邦動員。

根據當時的報導,國防部證實將根據特朗普的命令增派國民警衛隊人員前往洛杉磯,美軍北方司令部也表示有海軍陸戰隊士兵完成動員,將與國民警衛隊「無縫對接」,保護當地聯邦機構和人員。 派往洛杉磯的總兵力預計將達到近5000人。 國民警衛隊的任務被描述為保護聯邦探員,包括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和國土安全部人員,協助他們履行職責,而非自行實施移民突襲或對平民進行一般執法。 儘管如此,聯邦部隊出現在街頭,特別是在未獲州政府邀請的情況下,引發了關於越權和違憲的嚴肅討論。

加州的法律反擊:一場關於州權的捍衛

加州政府對特朗普政府繞過州長、直接調派國民警衛隊和潛在的現役軍隊表達了強烈反對。州長紐森公開表示,特朗普的決定是「蓄意挑釁」,並直言此舉「威脅民主核心」。 他認為將「受過軍事訓練的戰鬥人員部署到城市街頭,不僅史無前例,更像是暴君的行為,而非總統的作為。」 加州政府認為地方警察有能力處理抗議事件,不需要國民警衛隊的介入,特別是未經州政府同意的聯邦部隊。

為了阻止聯邦政府的行動,加州政府迅速採取了法律行動。加州總檢察長邦塔(Bob Bonta)與州長紐森一同,向聯邦法院提起了訴訟。 訴訟的核心在於請求法院裁定特朗普發布的總統備忘錄和國防部據此調遣軍隊的命令違法,並請求法院撤銷相關命令。 加州政府認為,聯邦政府當前動用軍隊的行為是「非法的」,對州權造成「迫在眉睫的損害」,剝奪了州政府調動國民警衛隊的權利,並認為此舉加劇而非平息了「民間騷亂」。

除了訴訟,加州政府還向法院申請了一項「臨時限制令動議」(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即請求法院立即發布緊急命令,暫時禁止特朗普政府在加州動用海軍陸戰隊與加州國民警衛隊執行法律,特別是協助聯邦官員進行移民執法。 加州律師在提交給法院的文件中強調,發布這項禁令是為了「防止將被聯邦化的國民兵與現役海軍陸戰隊用於在平民城市街頭執行執法任務」,但他們也澄清,這項請求並不禁止這些聯邦化後的部隊「保護聯邦建築物、或其他由聯邦政府擁有或租賃的財產,以及在這些地點的聯邦人員的安全」。 加州政府在法庭文件中寫道,軍人出現在街頭的「聯邦威嚇行為」,已對洛杉磯市、當地居民與整個加州造成了「真實且無法挽回的損害」,「他們必須立刻被阻止」。

這項法律挑戰將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的權力界線問題直接擺在了法庭上,試圖通過司法途徑來釐清在內部動亂時期,總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繞過州長的意願,動用軍事力量介入地方事務。

法官的權衡:緊急請求的駁回與聽證會的排定

加州政府提出的臨時限制令動議,核心在於請求法院「立即」阻止特朗普政府的派兵行為。這種緊急動議通常需要法院迅速做出判斷,以避免可能的即時損害。然而,負責審理此案的舊金山聯邦地方法院資深法官布雷耶(Charles R. Breyer),並沒有立即批准加州政府的這項請求。

布雷耶法官駁回了加州政府「立即」禁止特朗普政府動用美軍和加州國民警衛隊在該州各社區參與執法活動的請求。 法官的決定並非是對加州政府訴訟案本身的最終裁決,也不是認定特朗普政府的派兵行為合法。關鍵在於,法官沒有看到足夠的理由在未經更充分聽證和雙方辯論之前,就發布一項立即生效的禁令。 法官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審查雙方提交的法律文件,權衡利弊,並聽取更詳細的論點,才能決定是否發布禁制令。

因此,雖然駁回了立即阻止的請求,布雷耶法官並沒有置之不理。他決定安排在隨後的日期(根據報導是6月12日)舉行聽證會,專門審理加州提出的禁制令申請。 法官要求雙方在聽證會前提交更多的書面論點,以便在聽證會上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這表明法官認識到此案涉及重要的法律和憲法問題,需要嚴謹的程序和充分的考量,而不適合在匆忙中做出決定。

美國司法部代表特朗普政府在提交給法院的文件中辯稱,加州的請求「毫無法律依據」,如果加州的請求獲得批准,「將危及國土安全部人員的安全,並干擾聯邦政府開展行動的能力」。 這種辯詞也需要法官在聽證會上進行審查。

法官駁回立即禁令的決定,可以被視為司法程序對緊急政治訴求的一種謹慎回應。法院需要確保在做出具有重大影響的裁決之前,所有相關方都有機會陳述其立場,並且法院有足夠的信息來做出明智的判斷。雖然加州政府希望立即阻止他們認為非法的行為,但法官選擇遵循更為正規的法律程序,先安排聽證會來詳細審理這一複雜的案件。

權力邊界的拉鋸:一場未完待續的憲政對話

聯邦法官駁回加州立即阻止特朗普派兵請求的決定,雖然在程序上是合理的,但也折射出美國聯邦制下長期存在的權力分配張力。在國家面臨內部動盪時,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究竟誰擁有最終的權威來維護秩序?總統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動用軍事力量介入地方事務?這些問題在美國歷史上曾多次引發爭議,而特朗普政府的此次行動,再次將這些憲政層面的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此案的核心爭議在於對《美國武裝部隊法典》第10卷第12406條的解釋以及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關於州權的保障。加州政府認為,未經州長請求而聯邦化並部署州國民警衛隊,以及向州內派遣現役部隊,逾越了聯邦政府的權限,且有違憲法。 而聯邦政府則可能援引總統作為三軍統帥的權力以及上述法典條款來辯護其行動的合法性。

法官駁回立即禁令的決定,並不意味著聯邦政府在此案中穩操勝券,而僅僅是將即時裁決的需求推遲到了聽證會上。接下來的聽證會將是關鍵所在,雙方將圍繞總統動用武裝力量的憲法依據、相關法律條款的適用性、以及聯邦行動是否侵犯了州權等問題展開激辯。

這場法庭上的較量不僅關乎加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劃分,也對未來美國總統在處理國內動亂時的權力範圍產生潛在影響。如果總統可以輕易繞過州政府,直接調動軍隊介入地方事務,這可能會對聯邦制的平衡造成衝擊,並引發對軍事力量國內使用邊界的擔憂。正如一些評論員指出的,特朗普此舉是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一次「壓力測試」,檢驗制度能否抵禦強勢領導人對權力的擴張。

法律與秩序的交織:未來走向的思索

聯邦法官駁回加州立即阻止特朗普派兵請求的決定,只是這場關於權力邊界爭議中的一個節點。它提醒我們,在看似混亂的街頭之下,法律與憲政原則仍在默默運轉,試圖在緊急狀態與既有體制之間尋找平衡。

未來的聽證會以及可能的後續訴訟,將會更深入地探討總統在國內使用軍事力量的權力極限,以及州政府在維護本地秩序中的自主權。這場法律鬥爭的結果,將不僅影響加州當時的具體情況,更可能為未來類似情況下的聯邦與州關係設定一個新的參考點。

在動盪時期,如何在維護法律與秩序的同時,尊重憲法框架下的權力劃分,是一個永恆的課題。聯邦法官的謹慎處理,反映了司法體系在面對高度政治化的爭議時,力求依據法律和程序進行判斷的努力。這場法庭風暴雖然沒有立即平息街頭的喧囂,卻在無聲中進行著一場重要的憲政對話,提醒著人們,美國的民主基石,正是在一次次的權力邊界拉鋸與法律解釋中得到確認和維護。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深入思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