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間DONKI小西灣分店結業 居民憶舊日美好時光

當那盞熟悉的黃藍招牌熄滅,不只是一間商店的謝幕,更是一段段生活記憶的暫停鍵。近日,驚安之殿堂DON DON DONKI位於小西灣藍灣廣場的分店傳來結業消息,宣告將於5月31日正式結束營業。這不僅是DONKI自2019年進駐香港以來,首次關閉其超市業務分店,也讓不少依賴這間分店的街坊感到婉惜,其中更有居民提及與孫仔在此度過的珍貴回憶。 這份不捨,正體現了社區商店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的獨特角色。

不只購物點,更是社區情感的連結

DONKI小西灣店於2021年2月開幕,面積達20279平方呎,在過去四年多來,為小西灣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日式商品選擇。 對於當區居民而言,這間DONKI不僅僅是購買零食、美妝或家居用品的地方,它更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節奏。清晨的匆忙,傍晚的閒逛,週末的家庭採購,DONKI都曾是其中的一部分。有街坊表示,光是想著以後無法在收夜班後有個地方買東西吃,就感到不方便與無奈。 而那位提及與孫仔回憶的居民,更是點出了實體店面在人際情感連結上的重要性。在商品之外,這裡承載了祖孫共享的時光,可能是尋找一款特別的日本零食,或是推著購物車穿梭於貨架間的歡聲笑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片段,卻是構築社區情感的重要基石。當一間這樣的商店離去,帶走的就不僅是貨品,還有那些難以複製的生活印記。

零售寒冬下的縮影?

DONKI在香港的擴張速度曾令人驚豔,自2019年首間分店於尖沙咀開幕後,迅速在港九新界開設多間分店。 一度計劃在2024年中前開設24間分店,成為日本以外分店最多的亞洲城市。 然而,小西灣店的結業,加上其旗下壽司店「鮮選壽司」亦大幅縮減門市至僅餘一間,難免引發市場對於DONKI未來在港發展策略的關注,甚至被視為DONKI在香港超市業務的「第一滴血」。

分析小西灣店結業的原因,租約期滿是官方說法。 然而,市場普遍認為,目前的零售市道低迷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香港的零售業受到多重夾擊,除了消費模式轉變,港人北上消費的趨勢也對本地零售造成衝擊。 有網民認為,小西灣的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交通不算便利,主要以服務區內街坊為主,這可能限制了其人流和生意額。 此外,也有評論指出,隨著疫情過去,港人恢復外遊,特別是到日本旅行變得更加方便,在香港購買日本商品的吸引力相對下降。 這些因素疊加,可能導致小西灣店的經營面臨挑戰。

挑戰與應變:零售業的生存之道

小西灣DONKI的結業,是香港零售業面臨挑戰的一個縮影。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零售商需要不斷調整策略以應對。對於DONKI而言,雖然小西灣店結業,但集團表示正積極尋找新址,希望繼續服務該區居民。 這顯示了其深耕香港市場的決心。

從整個零售市場來看,線上線下的融合、提升顧客體驗、開發獨特商品和服務,以及更精準的市場定位,都成為零售商突圍而出的關鍵。DONKI過去以其獨特的店鋪設計、豐富的商品種類和「尋寶式」的購物體驗吸引顧客,這些優勢在未來仍需保持並持續創新。例如,加強自家品牌「情熱價格」的開發,提供更高毛利的獨有商品,或是根據不同地區的顧客需求,調整商品結構和服務內容,都可能是重要的應變方向。

留下的,不只是空間

小西灣DONKI的結業,不只留下一個空置的店鋪空間,更在部分居民心中留下了淡淡的失落。這份失落,是對於便利的失去,也是對於一段生活習慣的告別。商店與社區居民之間,往往存在著一種 subtle 的連結,這種連結建立在日復一日的互動和共同的空間記憶之上。

這次事件提醒我們,商業活動與社區生活密不可分。一間商店的經營狀況,不僅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也與其能否真正融入社區、滿足居民需求息息相關。對於居民而言,他們所珍視的可能不單是商品的價格或種類,更是那份觸手可及的便利,以及在熟悉環境中建立起來的生活連結。當我們談論零售業的起伏,或許更應該關注其對社區生態和居民情感帶來的影響。小西灣的DONKI故事,是一次商業上的調整,也是一個關於社區情感與變遷的溫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