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強風農損千萬賠付全額完成

北京市於2025年4月遭遇極端大風天氣,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最終定損金額超過千萬元人民幣,且已全部完成賠付。這次事件凸顯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在應對自然災害、保障農戶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反映出北京市在推動農業風險管理和災害救助體系建設上的積極成效。本文將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實施背景、具體理賠過程及其帶來的保障優勢三個層面進行詳細闡述。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背景與重要性

近年來,北京市乃至全國多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尤其是春季大風、冰雹等災害給農作物和畜牧養殖帶來巨大挑戰。根據官方數據,今年4月北京發布了近十年首個大風橙色預警,此次強風導致大量糧食、蔬菜及果品受損[2][3]。為應對此類自然災害,北京市修訂並完善了《北京市2025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統頒條款》,涵蓋48個險種,包括30個種植類和13個畜牧養殖類產品,以及溫室大棚等設施[1][2]。這些措施旨在通過制度化的保險機制,有效分散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風險,穩定農民收入,提高整體抗災能力。

快速理賠機制與實際操作

此次4月11日的大風事件中,北京市迅速啟動「三快」工作要求——快查勘、快定損、快理賠。在第一筆2000元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賠付於報案後僅一小時內完成,有效展現出高效率的應急響應能力[2]。此次共收到5618.41畝土地因風災報損申請,涉及206戶農戶或生產經營主體;最終實際定損面積5292.59畝,確定理賠金額1031.07萬元人民幣[2]。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5日內即完成全部定損金額支付,不僅減輕了受災者資金壓力,也促進了受影響區域快速恢復生產。

保障範圍擴展與未來展望

此次事件中所採用的新條款不僅覆蓋傳統糧食作物,更包括蔬菜、水果以及奶牛、能繁母豬等多種類型牲畜,同時納入溫室大棚等基礎設施保障,使得整體保障範圍更廣泛、更深入[1][2]。相關負責人指出,由於極端天氣頻發增加了不確定因素,此舉有助於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減損兜底服務,是提升北京乃至全國現代化农业韌性的關鍵步驟。此外,「氣象+保險」模式逐漸成熟,不僅提高預警準確度,也加速理賠流程,有利於形成防治結合、防控一體的新格局[3][4]。

綜觀本次北京4月份極端大風吹襲所引發的重大財務影響及其後續處置,可見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成為抵禦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屏障。不但有效緩解了农户因灾损失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推动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应持续完善相关保险产品与服务体系,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更加频繁复杂的极端天气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北京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宝贵借鉴,有助于构筑更加安全稳健的现代农业生态环境。

資料來源:

[1] www.bjnews.com.cn

[2] portal.sina.com.hk

[3] www.cma.gov.cn

[4] www.qxkp.net

[5] js.119.gov.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