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中的一股清流,港島東的鯉景灣一向以其臨海位置和成熟社區而聞名。最近一宗租賃成交個案,卻以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再度引起市場關注:一個實用面積536平方呎的單位,成功以月租23,500元租出。更引人入勝的是,這宗物業據悉是1988年購入的「老爺貨」,以當年的成本計算,現時的租金回報率竟然逼近40厘!這組看似天方夜譚的數字,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現實與歷史軌跡?
鯉景灣的安居魅力
坐落於西灣河海旁的鯉景灣,由知名發展商太古地產於1988至1989年間分階段建成,至今樓齡已逾三十載。雖然不設豪華會所,但屋苑的賣點在於其地理位置與周邊配套。它鄰近港鐵西灣河站,步行數分鐘即可抵達。更獨特的是,屋苑部分座數樓下便是著名的「蘇豪東」,匯聚了各式海景餐廳和特色酒吧,營造出獨特的悠閒氛圍。此外,附近有海濱長廊、公園和體育館,提供豐富的康樂設施。對於追求便捷生活同時又嚮往臨海寧靜的租客而言,鯉景灣無疑具有相當吸引力。一個536平方呎的兩房單位,間隔實用,客飯廳布局方正,加上位處高層,單位質素不俗,能以23,500元租出,反映了市場對該類單位及地段的需求。
數字遊戲還是驚人事實?剖析近40厘回報
每月23,500元的租金對於一個536平方呎的單位而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已屬不俗。但真正引起熱議的,是其「近40厘」的租金回報率。這組數字是如何得出的?關鍵在於計算回報率時所採用的「成本」基數。
根據市場消息,該單位的業主於1988年購入此物業時,作價約為71.79萬元。所謂的租金回報率,通常是將一年的租金收入除以物業的買入成本再乘以100%。
套用簡易公式:
年租金收入 = 月租 × 12 = 23,500元 × 12 = 282,000元
租金回報率 = (年租金收入 ÷ 原始買入價) × 100%
租金回報率 = (282,000元 ÷ 717,900元) × 100% ≈ 39.28%
接近40厘的回報率,正是基於這個單位在1988年的原始買入成本計算出來的。這不是當前市場上以現價計算的普遍租金回報。
跨越三十載的樓市傳奇
這個驚人的回報率,實際上是香港樓市在過去三十多年間波瀾壯闊升幅的縮影。1988年,香港的樓價遠低於現時水平。一個位於港島東的大型屋苑單位僅需數十萬元即可購入。隨著香港經濟的騰飛、人口增長以及多次的樓市上升周期,物業價值經歷了數以倍計的巨大增長。
當前香港整體住宅物業的租金回報率普遍在3厘至4厘之間。即使是主要屋苑,回報率也大多落在此範圍內,例如2025年1月,中原城市租金回報率(CRI回報率)報3.44%,而中小型單位的CRI_Mass回報率報3.62%。一些回報較高的屋苑,如得寶花園、河畔花園等,回報率可達4厘以上,但仍與近40厘有著天壤之別。這近40厘的回報,正是「早買早享受,還可享超高租金回報」的真實寫照,但這個回報的基礎是當年的低廉樓價。
老磚頭的投資啟示
鯉景灣這宗租賃成交帶出的「近40厘」回報,並非當前市場的常態,也無法簡單複製。它更像是一個關於長期持有、資產增值和通脹影響的生動案例。對於在早期樓市低位入市的業主而言,物業價值和租金收入都隨時間大幅提升,使得以原始成本計算的回報率異常高企。這提醒我們,評估一項物業投資的表現,不應僅僅看當前的租金回報率,更需要考慮其長期的資本增值潛力。
同時,這宗個案也側面反映了港島東作為一個成熟住宅區,其租賃市場的穩定需求。鯉景灣優越的地段、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生活配套,使其即使樓齡較高,依然能吸引租客願意支付相對理想的租金。對於有興趣投資收租物業的人而言,除了關注租金回報率,屋苑的地段、交通、周邊配套、單位質素及潛在的升值能力,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老牌屋苑憑藉其固有的優勢,有時也能在租賃市場上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