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市場的風向,總是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弦。近期,市場上一個備受矚目的消息,便是紀惠集團及其副主席湯文亮先生的連串物業出售行動。在一週之內,紀惠集團連續出售了四個位於香港不同核心區域的舖位,總套現金額超過2.5億港元。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最新一宗位於北角丹拿花園的地舖交易,以7600萬元成交,較最初叫價大幅調低了近兩成。 這一系列的「減磅」動作,不僅是紀惠集團資產配置的調整,更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猜測。這究竟是單純的投資策略轉變,還是預示著市場的某些深層次變化?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
減磅進行式:北角地舖的交易細節
本次紀惠集團售出的北角丹拿花園地舖,位於丹拿道18號,地理位置優越,毗鄰港運城及健威坊等大型商場,周邊民生消費需求穩定。 該舖位實用面積約12,617平方呎,由7個舖位組成,目前全數租出,每月租金收入約30萬元。 按最終成交價7600萬元計算,呎價約為6,023元,相比最初9400萬元的叫價,有約兩成的折讓。 翻查資料顯示,紀惠集團於2005年以5900萬元購入此舖位,持有至今長達20年。 儘管本次成交價較叫價有所降低,但相較於當年的買入價,仍有約1700萬元的賬面獲利。 按成交價計算,該舖位的租金回報率約為4.7厘。
連環沽售:一周內的市場足跡
北角丹拿花園地舖的交易,僅是紀惠集團近期連環沽售行動中的一環。據了解,在過去一週內,紀惠集團共出售了四個舖位,分佈於銅鑼灣、跑馬地、中環及北角等核心區域,總套現金額超過2.5億元。 除了北角地舖外,其他三宗交易同樣備受關注。
其中,跑馬地景光街的地舖及閣樓,面積約2780平方呎,以2880萬元售出。 該舖位現由知名連鎖食品專門店租用,月租12萬元,新買家可享約5厘的租金回報。 然而,紀惠集團於2008年以4600萬元購入此舖,持貨17年轉手,賬面虧損約1720萬元,貶值幅度達37%。
另一宗位於中環租庇利街喜訊大廈地下B舖的交易,亦錄得顯著虧損。該舖位以3880萬元售出,而紀惠集團於2011年以7280萬元購入,持貨14年,賬面大幅虧損3400萬元,價值幾乎減半。
此外,紀惠集團還以1.1億元沽出了銅鑼灣摩利臣山道凱利商業大廈的三層巨舖。 雖然這宗交易具體買入價未在現有資訊中詳細披露,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紀惠集團在短時間內積極減持舖位資產的意圖十分明顯。
減磅背後:多重因素的考量?
紀惠集團在短短一週內連環沽售四個舖位,並且部分交易錄得虧損,這一系列舉動引發了市場對於其「減磅」策略背後原因的猜測。以下是可能影響其決策的幾點因素:
一、優化資產組合與風險管理: 作為一家老牌地產投資公司,紀惠集團持有大量不同類型的物業。在當前經濟環境及市場變化下,適時調整資產組合,降低在特定類型物業上的集中度,是常見的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出售部分舖位,可以回籠資金,用於償還貸款、投資其他潛力資產,或者簡單地增強公司的現金流應對市場不確定性。
二、對後市的判斷: 持續的沽售行為,尤其是在部分項目錄得虧損的情況下,可能反映了紀惠集團對未來商舖市場走勢的謹慎態度。儘管近期有聲音認為零售及舖位市場正逐步回穩,但宏觀經濟環境、消費模式轉變以及線上購物的興起等因素,都可能對傳統實體舖位造成長期影響。 在此背景下選擇「減磅」,或許是預期未來市場仍存在下行壓力,或是認為資金投放至其他領域的回報更具吸引力。
三、銀行借貸比率的調整需求: 有報導指出,紀惠集團的出售行動部分原因應銀行要求,通過出售一些物業以符合借貸比率。 在當前銀行對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的趨嚴背景下,許多持有大量物業的公司可能面臨調整資產負債表的壓力,出售非核心或表現不如預期的資產,是降低負債比率的有效途徑。
四、捕捉市場中的買家需求: 雖然整體市場面臨挑戰,但在特定價格和回報率下,仍可能存在具體的買家需求。例如,本次北角丹拿花園地舖的成交,按成交價計算回報率約4.7厘,對於追求穩定租金收益的投資者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紀惠集團選擇在此時放售,或許是抓住了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承接力。
市場啟示:冰山一角還是風向標?
紀惠集團的連環沽舖行動,是否只是個別公司的策略調整,還是整個商舖市場「減磅潮」的冰山一角?這無疑給市場帶來了一些啟示。
首先,即使是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老牌地產投資者,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也需要積極應對變化。過往成功的投資策略,可能需要根據新的市場動態進行調整。
其次,部分舖位資產價值的下跌已是不爭的事實。中環和跑馬地舖位的蝕讓成交,再次印證了在經濟下行、消費力減弱時期,核心區的非民生相關或租金承壓的舖位面臨較大的價值調整風險。
再者,具有穩定租金收益、符合民生消費需求的舖位,相對而言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北角丹拿花園地舖的成交,表明這類資產在一定折讓下仍能找到買家,顯示市場對具備基本面支撐的資產仍有需求。
然而,紀惠集團的行動是否會引發更多投資者的跟隨效應,還有待觀察。如果更多的主要投資者開始積極減持非核心或表現不佳的舖位資產,可能會對整體市場情緒和價格帶來進一步的影響。
回味與展望
紀惠集團一周內連沽四舖套現逾2.5億元的事件,是香港地產市場在當前環境下的一個縮影。這不僅僅是一宗宗交易數字的疊加,更是市場參與者對未來預期、風險評估和資產配置策略的具體體現。從中,我們看到了老牌投資者在變局中的應對之道,也窺見了當前商舖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潛在機遇。未來市場將如何演繹,紀惠集團又將如何調整其資產組合,都將是值得持續關注的焦點。在不確定的市場中,保持靈活性和對風險的敏銳判斷,或許是每位市場參與者都需要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