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聳人聽聞的假設,一段充滿政治意涵的談話,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再次以其獨特的風格,拋出了一個足以在全球政壇激起漣漪的話題。他提出,如果加拿大願意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就可以免費使用美國計畫中的「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系統。這句話,看似簡單,背後卻牽涉到複雜的地緣政治、軍事科技、國家主權以及美加之間既合作又充滿摩擦的微妙關係。
這番話從何說起?語境與背景
特朗普這番言論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他一貫「美國優先」和對盟友要求分擔更多國防成本思路的延伸。在提到加拿大希望加入美國的「金穹」導彈防禦系統時,他明確表示,如果加拿大維持獨立國家地位,將需要支付高達610億美元的費用。 然而,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也就是「珍貴的第51個州」,則「無需支付任何費用」。
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將加拿大「併吞」成為美國一個州的說法。他曾多次調侃加拿大總理為「州長」,並公開表示支持加拿大保守黨人士。 儘管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已明確表示加拿大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特朗普仍在社群媒體上聲稱加拿大正在「考慮」這個提議。 這番話是在國王查爾斯三世在加拿大國會發表強調加拿大主權和加強國防的御座致辭幾小時後發表的, 時機點敏感,更凸顯了其挑釁意味。
「金穹」系統是什麼?美國的新一代國防藍圖
特朗普口中的「金穹」系統,並非目前以色列已投入使用的「鐵穹」(Iron Dome)系統的簡單複製,而是一個更為宏大、複雜的新一代導彈防禦計畫。 白宮表示,這個系統旨在應對針對美國的「新一代」空中威脅,包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可從太空投送彈頭的「部分軌道轟炸系統」。
這個計畫的核心概念是建立一個由數千顆小型衛星組成的龐大衛星群, 包括用於精確定位導彈的探測衛星和負責攔截並摧毀來襲導彈的摧毀衛星。 系統將整合海、陸、空的技術,目標是在導彈發射的各個階段進行攔截,從發射前、助推段、中段到末段。 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將在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
「金穹」系統的構想部分受到以色列「鐵穹」系統的啟發, 但其規模和複雜程度要大得多,以應對更廣泛、更先進的威脅。 特朗普聲稱這個系統的成功率「非常接近100%」。
免費午餐?「金穹」的成本與軍事合作現實
特朗普提出的「免費使用」的金穹系統,在現實層面面臨巨大的成本挑戰和技術不確定性。儘管特朗普聲稱計畫總成本約為1750億美元, 並預計在3年內投入使用, 但許多專家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算遠高於此。CBO估計,僅太空部分的支出在20年內可能高達5420億美元, 甚至有估計高達8310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成本,即使對美國而言也是沉重的負擔。目前,該計畫的初期資金尚未完全到位,相關法案也未通過。 技術層面,對高超音速導彈的有效追蹤和攔截仍是未解的難題,太空攔截衛星的造價高昂且面臨反衛星武器、網絡攻擊等挑戰。 專家普遍認為,這個系統的建造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長達10年或20年, 這意味著需要跨越多屆政府的支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向加拿大開價610億美元加入「金穹」系統,反映了他要求盟友分擔軍事開支的立場。 然而,他同時提出如果加拿大成為美國一州即可免費使用的說法,更像是一種政治上的施壓和誘惑,而非基於軍事或經濟現實的嚴謹提議。加拿大目前正在與美國討論是否加入「金穹」系統,但強調這是眾多加強國防合作的「選項」之一。 同時,加拿大也計劃加入歐洲的防務重整計畫,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加拿大變美國第51州?一個政治與文化的巨大鴻溝
特朗普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的說法,觸及了加拿大最敏感的神經——國家主權和獨立身份。從歷史上看,美國對加拿大這片廣袤的土地有過近200年的「渴望」, 但加拿大人民始終堅定地維護其獨立主權。
加拿大擁有獨特的政治體系(議會民主制下的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文化價值觀以及強烈的國家認同。成為美國的一個州,意味著放棄這些獨特性,融入美國的聯邦體系,包括其政治制度、法律框架和稅收體系。這不僅會對加拿大國內政治造成毀滅性衝擊,也將徹底改變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加拿大民眾普遍對此類「併吞」言論持負面態度。特朗普的威脅言論甚至曾在加拿大國內激發了反美情緒,並影響了加拿大國內的政治格局。 加拿大總理已明確拒絕了這一可能性, 國王查爾斯三世也在加拿大國會強調了國家的主權。 因此,從政治可行性和民意基礎來看,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言論背後的弦外之音:貿易、國防與主權
特朗普關於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以換取「金穹」免費使用的言論,雖然聽起來荒誕不經,但其背後隱藏著多重政治和經濟動機。
首先,這符合特朗普一貫要求盟友增加國防開支、分擔「公平份額」的主張。 他認為美國為盟友提供了過多的安全保障,而盟友支付不足。將昂貴的「金穹」系統與加拿大的獨立地位掛鉤,是施壓加拿大增加國防投入的一種方式。
其次,這與美加之間的貿易摩擦緊密相關。特朗普曾多次以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為威脅,要求加方在貿易等問題上妥協。 他認為美國在對加貿易中存在逆差。 這種將貿易與安全掛鉤的做法,是特朗普談判策略的一部分,試圖在各個領域向加拿大施壓。
第三,這也反映了特朗普對加拿大主權的某種輕視,以及他對「美國優先」原則下,追求更大地緣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的野心。 提議加拿大成為美國一部分,無論是認真或戲言,都展現了他將加拿大視為美國「後院」並試圖加強控制的思維。 這種言論也可能是在測試加拿大方面的反應和底線。
從假設到現實:美加國防合作的現狀與未來
儘管特朗普的「第51州」提議不切實際,但美加兩國在國防領域確實存在著緊密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框架下。NORAD成立於1958年,是美加共同保護北美航空航天和海上領域安全的關鍵組織,持續監測潛在威脅,阻止對北美的侵略行為。 兩國國防部門近年來也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加強NORAD現代化建設。
加拿大也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美國緊密合作。 加拿大國防部長曾表示,為整個北美建立一個整合的飛彈防禦系統對所有方面都有意義,並且加拿大已準備好成為一個「準備好的、有意願的合作夥伴」,願意為聯盟做出貢獻。 這顯示加拿大意識到不斷演變的威脅環境,特別是來自北極地區的潛在威脅, 以及與美國在導彈防禦方面的合作必要性。
然而,在具體合作方式和費用分攤上,雙方仍有討論空間。加拿大正考慮加入「金穹」計畫,但同時也探索其他與盟友合作加強國防的選項。 這表明加拿大在追求與美國合作的同時,也在尋求國防政策的自主性和多元化,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加關係面臨挑戰的背景下。 加拿大計劃增加國防開支以達到北約目標,這也可能成為其參與未來導彈防禦計畫的一部分考量。
結語:一言激起的漣漪
特朗普關於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並免費使用「金穹」系統的言論,無疑是一次政治上的驚人之語。它將一個極不可能實現的政治假設,與一個極其昂貴且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的軍事計畫綁定在一起。儘管這番話不太可能導致加拿大主權的改變,但它成功地再次將公眾注意力引向幾個關鍵議題:國家主權、盟友關係中的責任分擔、高科技軍事計畫的成本與可行性,以及美加之間複雜而重要的雙邊關係。
這句話同時也是特朗普標誌性談判風格的體現——透過極端和挑釁性的提議,設定議題,施加壓力,並可能為未來的談判創造空間。對於加拿大而言,這番話是提醒也是挑戰,促使其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認真思考在變動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如何與最親密的鄰居和盟友構建新時代的國防與經濟合作關係。無論「第51個州」是玩笑還是試探,它都已在現實世界中激起了關於國家命運、安全保障和國際關係的深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