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波瀾中,一宗位於汀九星岸洋房的交易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不僅僅是一次物業買賣,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前豪宅市場的真實境況,以及在「腰斬價」背後,業主所承受的巨大虧損。這宗成交個案以6,200萬港元的價格塵埃落定,然而,據市場估計,若計及首次購入成本、釐印費以及多年來的雜項開支,原業主在這場房產投資中,虧損金額可能高達8,200萬港元,堪稱是近年豪宅市場上一筆觸目驚心的「血淚帳」。
這宗個案,絕非孤例。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下,香港的豪宅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調整。過去那種只升不跌的神話,似乎正在被現實無情地打破。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向被視為財富堡壘的豪宅,也難逃價格「腰斬」的命運?這宗交易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關於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啟示?
從天價到「腰斬」:星岸洋房的交易細節
讓我們聚焦這宗引發熱議的汀九星岸洋房成交。根據土地註冊處的資料顯示,這幢位於青山公路汀九段的星岸洋房,最終以6,200萬港元易手。 (,) 然而,回溯其歷史,這套洋房的「身世」可謂不凡。據悉,原業主在多年前以逾億元的價格購入此物業,意圖在此安家或作為投資。 星岸作為新鴻基地產發展的屋苑,向來以其海景和低密度住宅定位吸引高端買家,包含分層單位和獨立洋房,洋房實用面積介乎約2,900至4,100平方呎。
市場消息指出,原業主於2015年以約1.15092億元購入該單位。 若以此作計算,單是買入價與是次成交價之間的差額已高達5,309.2萬港元。 然而,房屋交易並非只有買賣價這麼簡單,其中還涉及到高昂的稅費和持有成本。 根據當年的政策,購買高價物業需要繳納雙倍印花稅(DSD),儘管發展商當時可能提供了部分或全額的印花稅回贈,但業主在持有期間還需支付差餉、地租、物業管理費以及可能涉及的按揭利息等。此外,出售物業時亦需支付代理佣金。
綜合市場估算,若將這些額外開支計算在內,原業主在這宗交易中的總損失金額預計高達8,200萬港元。 這意味著,相較於最初的投資總額,這次出售價近乎是「腰斬」,甚至更低,虧損幅度令人咋舌。
豪宅市場的「非理性」演變:大環境下的價格調整
這宗汀九星岸洋房的「腰斬價」成交,是當前香港豪宅市場面臨挑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豪宅領域,正經歷著由過往的「非理性亢奮」 向理性,甚至是調整方向演變。
首先,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是影響香港豪宅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調整,都對香港這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造成衝擊。 投資者信心受到動搖,資金流動性減弱,直接影響了高端物業的購買力。
其次,香港自身的樓市調控政策以及近年來的社會事件和疫情,也對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近期政府實施了「撤辣」等措施,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其對價格的提振作用在豪宅市場似乎不如預期。 二手豪宅市場相較於一手豪宅表現疲軟,部分原因是開發商為刺激銷量而加大了減價力度,這也迫使二手業主不得不以更大的折讓出售物業,導致虧損案例頻現。
再者,對於持有豪宅的富人而言,經濟乏力、市況嚴峻,一些面臨財務壓力的業主不得不選擇「賤賣」物業以套現或償還債務,這也進一步拖累了二手豪宅乃至整個豪宅市場的價格。 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個人業主身上,甚至一些企業或集團也面臨類似困境,不得不出售資產。
「血淚帳」背後的市場啟示
汀九星岸洋房的巨大虧損個案,為市場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展望未來:豪宅市場何去何從?
汀九星岸洋房的慘痛經歷,無疑給正在觀望或持有豪宅的業主和投資者敲響了警鐘。這宗個案凸顯了當前市場的脆弱性,以及在特定環境下,資產價值快速蒸發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香港豪宅市場的走向仍充滿變數。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內地經濟的表現、香港自身的經濟轉型以及未來的房屋政策,都將影響豪宅市場的供需關係和價格走勢。 儘管近期市場錄得一些大額成交,反映部分優質資產仍有需求, 但像汀九星岸這樣的大幅虧損個案,提醒我們不能盲目樂觀。
對於有意投資豪宅的人士而言,當前的市場環境或許提供了「尋寶」的機會,但也伴隨著潛在的風險。 深入了解市場動態、審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以及對潛在風險有清晰的認識,是做出明智投資決策的關鍵。
最終,汀九星岸洋房的「腰斬價」成交及其背後的巨額虧損,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市場事件,更是當前香港房地產市場,尤其是豪宅領域,正在經歷深刻調整的一個有力證明。這提醒著所有參與者,市場有起有落,投資需謹慎,而曾經被視為「穩賺不賠」的「磚頭」,在時代的變遷和經濟大潮的沖刷下,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血淚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