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於2025年5月27日與內地代表團及世界衞生組織(世衞)駐華代表馬丁·泰勒會面,進一步深化香港作為「內聯外通」獨特角色的定位。此舉不僅彰顯香港在國際醫療衛生合作中的橋樑作用,也反映出特區政府積極推動跨境交流與合作,提升公共衛生水平的重要戰略意義。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同時又是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其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內聯外通」角色尤為關鍵。盧寵茂教授此次與多個來港參加2025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的內地代表團會議,以及與世衞駐華代表的交流,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展開。透過這些高層次對話,香港能夠更好地連接內地先進的醫療資源和技術,同時吸納國際先進經驗和標準,有效促進本地公共衛生體系升級[1]。
香港「內聯外通」角色的重要性
首先,香港憑藉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在連接中國大陸與全球健康治理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在此次活動中,盧寵茂教授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出席了第七十八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並就抗菌素耐藥性、非傳染病防控等全球關注議題發表意見。他強調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抗菌素耐藥性的威脅,並已推出兩份《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在監測、合理使用抗菌素以及公眾教育方面取得實質成果[4][5]。
此外,他還提到香港致力於母嬰健康保護工作,包括消除愛滋病病毒、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嬰傳播三重目標。這些措施均依循世衞指引推行,目前正處於申請世衞驗證階段,以確保相關政策符合國際標準並持續改進[4]。
促進跨境協作 推動公共衛生成果
其次,此次盧寵茂教授與內地代表團密切交流,不僅分享了雙方在疫情防控、慢性疾病管理等領域的最新發展,也探討了未來深化合作的新方向。例如,在疫情後時代,加強信息共享機制和應急響應能力建設,是保障兩地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此外,他們亦就如何利用數字科技提升醫療服務效率達成共識,使得跨境患者轉介及資源配置更加順暢[1][2]。
透過這種多邊對話平台,不但有助鞏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華南區域公共衛生網絡,更能讓香港充分發揮其國際化優勢,引入更多前沿科研成果和臨床技術,加快本土創新步伐,提高整體醫療服務質量。
與世界衞生組織緊密協作 拓展全球影響力
第三點值得注意的是,盧寵茂教授同時積極拓展與世衞等國際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他曾多次赴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以中國代表身份參加討論,共同推動包括全民健康覆蓋、精神健康促進以及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等重要議題[3][4][5]。此次他再次親自接待世衞駐華辦事處負責人,就如何結合地方實踐落實全球策略交換意見,有助提升港府在全球公眾健康治理中的話語權及影響力。
此外,此類互訪活動也有利於將最新國際規範如《國際衛生條例》引入本港政策制定過程,使得本港能夠更好配合全球防疫要求,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同時也展示了中央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粵港澳三方協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新典範[2][3]。
總結而言,透過此次局長盧寵茂教授與內地及世衞高層頻繁互動,不僅鞏固了香港「內聯外通」獨特而重要的位置,更彰顯出特區政府致力打造具備高度韌性且具備廣泛連結性的現代化公共衛生成果。未來隨著更多跨界合作項目落實,相信香港將持續成為連接中國大陸與世界各主要城市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節點,在維護市民生命安全及促進全民福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hkcd.com.hk
[3] hkcd.com
[4] news.rthk.hk
[5] sc.isd.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