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普通話買家入市熱潮持續兩月突破千宗

一股不容忽視的置業力量,正在香港樓市掀起漣漪。他們來自內地,以普通話拼音簽署的姓名,在近期成交數據中頻頻亮相,而且數字驚人——連續兩個月突破千宗成交。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躍升,更折射出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市場新動向。這批「北水」重臨,目標明確,尤其鍾情於香港的兩個焦點區域。

重塑市場版圖的「北水」浪潮

香港樓市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但在政策鬆綁、利率預期以及人才引進等多重利好因素的疊加下,正悄然發生變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內地買家,或者更精確地說,是以普通話拼音簽署的買家,他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重返市場。 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僅在4月份,香港私人住宅市場就有1,207宗成交的買家姓名採用普通話拼音,雖然較3月份的1,212宗略有減少,但這已是連續第二個月維持在千宗以上的高位。 這類買家不僅數量可觀,他們的入市金額同樣驚人,4月份總計超過114億港元,較3月份增加了逾8%,連續兩個月突破百億大關,並創下近五個月的新高。 平均每宗成交價格約947萬元,按月回升近一成,這組數據強烈地表明,這批買家具備強勁的購買力。

這股力量的崛起,與去年2月底政府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密切相關。 過往高額的買家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曾是阻礙非本地買家入市的重要門檻。 「撤辣」後,置業成本大幅降低,加上香港樓價相較於高位已有顯著回調,以及市場對利率見頂甚至回落的預期,都使得香港物業對於內地資金的吸引力大增。 此外,香港積極推行的各類「搶人才」計劃,也吸引了大量內地專才來港,這批「新香港人」為了自住或投資,成為了樓市的重要購買力來源。

揭秘「普通話拼音買家」的群像與動機

究竟這批以普通話拼音入市的買家是誰?他們為何選擇在此刻湧入香港樓市?數據分析顯示,這批買家涵蓋了多個層面。 一部分是擁有第三國護照,透過購置豪宅來滿足移民資產要求的投資者。 另一部分是通過各項人才計劃(如高才通等)來港的內地專才,他們有實際的居住需求,也將置業視為在港紮根的重要一步。 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傳統單程證移居香港的內地居民。

他們入市的動機也呈現多元化。瑞銀的一項調查顯示,印花稅取消後,有近三成的內地受訪者表示有意在港置業。 其中,投資回報良好被列為首要考慮因素,這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其相對穩健的法律和資產保護制度對內地投資者的吸引力。 兒童教育的重要性也顯著提升,成為第二大考慮因素,這與香港優質的教育資源密切相關。 此外,改變生活方式以及財產權受保護等因素,也促使內地買家將目光投向香港。 有約一半計劃在未來兩年內購房的內地受訪者,甚至已經聯繫了香港地產經紀或安排看樓,顯示出較強的購房決心。

「北水」鍾情的兩大熱點區域

在眾多香港區域中,有兩個地區特別受到這批普通話拼音買家的青睞,成為他們置業的焦點。這些區域的共同特點,往往是提供了符合他們需求的新盤供應、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或吸引人的社區規劃。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大埔墟和啟德新區是4月份普通話拼音買家入市宗數最多的兩個地區。

啟德新區:維港都會的新引擎

啟德新區無疑是近年來香港最受矚目的新發展區域之一。它脫胎於舊機場,正逐步轉型為集商業、住宅、娛樂和基建於一身的都會核心。對於內地買家而言,啟德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首先,這裡擁有大量全新的住宅供應,許多項目設計時尚、配套完善,符合內地買家對現代化居住環境的需求。 其次,啟德坐擁維港海景和龐大的公共空間規劃,居住環境相對優越。更重要的是,啟德正逐步完善的交通網絡,包括港鐵屯馬線的貫通,使其與港九各區連接日益便捷。

數據印證了啟德的受歡迎程度。在4月份的普通話拼音買家成交中,啟德新區錄得79宗,位列所有地區中的第二高。 更為驚人的是,在啟德新區的總成交中,普通話拼音買家佔比高達53%,這意味著每兩宗成交就有一宗來自這類買家,使其成為全港內地買家佔比最高的區域。 這強烈顯示了啟德在內地買家心中的地位。啟德的新盤,如天璽.天、柏蔚森及維港1號等,都曾是內地買家高度集中的項目。

大埔墟:兼具寧靜與便捷的選擇

與啟德的都會氣息不同,大埔墟則提供了另一種吸引內地買家的特質。它位於新界東,環境相對寧靜,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成熟的社區配套。對於尋求更寬敞居住空間、或看重學區資源的內地家庭而言,大埔墟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根據數據,大埔墟在4月份錄得91宗普通話拼音買家成交,數量上超越了啟德,成為當月最多內地買家入市的地區。 儘管具體的內地買家佔比未有如啟德般高達五成以上,但其成交宗數位居榜首,足以證明其對這批買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特別是區內的一些新盤,如萬科香港發展的大埔上然,在4月份售出的單位中,有近兩成的買家是普通話拼音姓名,使其成為當月最受內地買家歡迎的新盤之一。 這顯示出,除了核心都會區,具備優質居住環境和發展潛力的新界區域,也正日益獲得內地買家的關注。

市場影響與未來展望

普通話拼音買家連續兩月破千宗的現象,無疑為香港樓市注入了強心針。他們強勁的購買力,尤其是在新盤市場的積極表現,正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樓市的交投量和價格。 這批買家的持續入市,不僅活躍了市場氣氛,也為發展商提供了去庫存的機會。

然而,這股「北水」的持續性以及對整體市場的深遠影響,仍需持續觀察。雖然成交量和金額顯著回升,但與2024年同期相比,首四個月的普通話拼音買家成交宗數及總金額仍有所下跌,這主要受去年初「撤辣」後短暫高峰的基數影響。 未來,內地經濟狀況、人民幣匯率走勢、香港自身的經濟表現以及按揭利率變化等因素,都將影響這批買家的入市意欲。

不過,隨著香港積極引進人才政策的持續推進,預計「新香港人」的置業需求將繼續增加,成為樓市的重要結構性支持力量。 同時,內地買家對香港物業作為資產配置、對抗不確定性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看重,也將是他們持續關注香港樓市的內在動力。

結語:新動能下的市場變局

香港樓市正處於一個複雜而充滿變數的時期。普通話拼音買家的踴躍入市,特別是在啟德和大埔墟等特定區域的高度集中,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動能和關注點。這股力量的演變,不僅關係到區域樓市的冷暖,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香港整體樓市的供需格局和價格走勢。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深入理解這批買家的特徵、動機和偏好,將是把握未來市場脈搏的關鍵所在。這場由「北水」激發的市場變局,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