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於202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擔任組長,旨在推動銀髮經濟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隨著香港及大灣區內長者人口持續增加,銀髮市場的消費潛力和服務需求日益顯著。政府計劃從五大範疇出擊,包括促進銀色消費、發展銀色產業、推廣品質保證、財務保障安排,以及釋放生產動能,以全面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並激活相關經濟活動。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五個範疇的具體措施,尤其聚焦保險業界如何結合大灣區養老服務產品創新,以及這些舉措對香港社會和經濟的深遠影響。
多元化推動銀色消費與產業發展
促進「銀色消費」是工作組首要策略之一。政府鼓勵本地企業將銀髮元素融入產品和服務設計,如推出適合長者使用的智能家居設備、健康管理工具及休閒娛樂項目等,以滿足他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此外,「發展銀色產業」則涵蓋醫療護理、康復輔助器材、生物科技等領域,支持企業研發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新技術和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助提升本地養老服務水平,也為相關行業創造龐大的商機,有效帶動就業及投資增長[1][2]。
品質保證與財務保障雙管齊下
為確保提供給長者的產品和服務達到高標準,「推廣銀色品質保證」成為另一重要方向。透過建立認證制度及監管框架,提高市場透明度並保障消費者權益,使長者能安心選擇合適且安全的商品。此外,「推廣銀色財務及保障安排」則重點支持金融機構開拓針對退休人士或高齡群體量身定制的理財產品,例如結合醫療照護與養老需求的新型保險方案。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工作組正積極鼓勵保險行業開發融合粵港澳大灣區養老資源的一站式綜合性產品,以應對跨境生活模式下老人照護的新趨勢[1][2][3]。
跨境合作打造港式安老新模式
面對香港本地養老設施供不應求問題,政府亦考慮借鑑成功案例,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建立專門面向香港長者的「安老大廈」,甚至規劃「港式安老小鎮」。此舉不僅可緩解本港壓力,更利用大灣區豐富資源優勢提供更完善、多元化且價格合理的養老選擇。同時,此類跨境合作也有助深化粵港澳三地在社會福利政策上的協調配套,加強人才交流與技術共享,共同提升整體養生環境質素[3]。
總括而言,「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通過從消費、市場、品質到金融保障以及跨境合作五個維度全方位出擊,不但回應了人口結構變遷帶來的新挑戰,也抓住了龐大的市場商機。在未來幾年內,有望催生更多符合現代老人需求且具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鏈條,同時改善社會整體福祉水平。隨著政策逐步落實,大灣區一體化背景下融合創新的養老服務模式將成為香港乃至華南地區的重要亮點,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兼具人文關懷特色城市的位置。在全球人口快速邁向高齡化的大趨勢中,此舉亦彰顯了特區政府前瞻性的策略部署與責任擔當。[1][2][3][4]
資料來源:
[1] paper.hket.com
[2] topick.hket.com
[3] www.info.gov.hk
[4] www.info.gov.hk
[5] www.legco.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