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流來襲:股價與二手價的雙重考驗
近期汽車市場可謂是「風雨飄搖」,特別是新能源車板塊,面臨著股價全線受壓與二手車價格集體暴跌的雙重衝擊。龍頭企業如比亞迪,股價一度下跌近8%,而市場上許多熱門新能源車型的二手價更是出現了驚人的「價崩」現象,部分車款一年車齡的二手價格相較新車指導價普遍下跌30%-50%。這波寒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將對整個產業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股海波濤:汽車股為何「壓力山大」?
首先,讓我們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汽車股近期的普跌,並非空穴來風。儘管部分車企,如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純電動車出貨量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龍頭,但其股價表現卻未能與之匹配,甚至出現下跌逾26%的情況。這背後有多重原因交織。
一方面,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是不可忽視的背景。近年來高利率環境持續,影響了消費者的貸款意願,進而對汽車銷售前景產生了壓力。即使是新能源車,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
另一方面,行業內部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尤其是中國市場,新能源車企數量眾多,為了爭奪市佔率,價格戰愈演愈烈。這不僅壓縮了車企的利潤空間,也讓消費者產生觀望情緒,期待未來更低的價格,從而影響了當前的購車決策。比亞迪的低價策略雖然帶來了銷量增長,但也導致其毛利率遠低於競爭對手特斯拉。
此外,市場的關注點似乎正在從單純的「硬體」競爭轉向「軟體」和智能化。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智慧聯網技術的車型越來越受到青睞。華為等科技巨頭的跨界競爭,以及由此形成的產業聯盟,對傳統車企構成了新的威脅。在這種趨勢下,技術相對滯後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也會反映在股價上。部分分析認為,馬斯克在特斯拉之外的「分心」行為也影響了投資者信心。
二手市場「價崩」:新能源車保值率的痛?
比股價下跌更令人觸目驚心的,可能是二手新能源車市場的「價崩」現象。報告顯示,美國二手電動車價格較近兩年前下跌了25%,一年內下跌了13.6%,其中特斯拉跌幅更為明顯。而在中國市場,熱門新能源車型的二手價普遍下跌30%-50%。相較於傳統燃油車,電動車的貶值速度更快,甚至是燃油車的四倍。
造成二手新能源車價格集體暴跌的原因複雜。最直接的因素是新車價格的持續下調。為了刺激銷售,車企不斷推出促銷活動和降價策略,這直接拉低了新車的入手門檻,使得二手車的吸引力相對下降。
其次,新能源汽車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驚人。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充電速度、智能化水平等都在不斷進步,新款車型往往在性能和配置上遠超舊款。這導致消費者傾向於購買最新的車型,而舊款車型則面臨快速貶值的風險。
電池壽命和更換成本的隱憂也是影響二手電動車價格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對電動車電池的壽命、性能衰減以及未來高昂的更換費用存在擔憂,這使得二手電動車的殘值難以維持。
此外,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也加劇了二手車價格的下滑。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和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二手車市場的車源量大幅增加。供給增加而需求相對不足,自然導致價格下行。部分從業人員表示,五月份二手車市場的「價崩」與新車促銷、高速事故以及大規模退訂等因素有關。
當股價遇上二手價:市場信心的雙重打擊
汽車股價的全線受壓與二手新能源車價格的集體暴跌,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共同反映了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股價是市場對企業未來預期的直接體現。當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的盈利能力、競爭優勢和成長前景產生擔憂時,股價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二手車價格則是市場對車輛實際殘值和未來價值的評估。二手車價格的暴跌,不僅直接影響了車主的資產價值,也會反過來影響潛在購車者的決策,加劇他們的觀望情緒,從而可能導致新車銷售放緩,進一步對車企的營收和盈利構成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雙重壓力,無疑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信心的重大考驗。如果市場對電動車的保值率失去信心,將會極大地阻礙其普及和發展。消費者在購買高價值商品時,往往會考慮其未來的轉售價值,過快的貶值速度會讓他們望而卻步。
路在何方?產業的未來展望
面對當前的困境,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積極應對。車企需要審慎評估其定價策略,避免過度的價格競爭損害品牌價值和市場秩序。同時,加速技術創新,特別是在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和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真正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並在二手市場上保持一定的吸引力。部分車企已經開始強調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例如比亞迪與華為的合作,以及開發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
提升電池的壽命和可靠性,降低更換成本,建立完善的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體系,是解決消費者後顧之憂的關鍵。此外,建立更透明和標準化的二手車評估體系,也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除了關注新車的價格和性能,也應更加重視其長期的持有成本和保值率。租賃或許會成為一種更受歡迎的選擇,因為它可以降低擁有車輛貶值風險。
總的來說,汽車股全線受壓和二手新能源車價格集體暴跌,是當前市場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這既是挑戰,也是行業調整和進步的契機。只有不斷創新,提升產品力,解決消費者痛點,並建立健康的市場生態,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真正邁向成熟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