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垃圾影后」拒英國移居,買墓地背後藏心酸故事

「垃圾影后」的人生下半場:生死、親情與豁達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於縱橫香港演藝圈逾半世紀的資深藝人馮素波(波姐)而言,這句話或許有著更深層的體會。去年憑短片《垃圾》在法國康城世界影展短片級奪得「最佳女主角」後,波姐多了一個「垃圾影后」的稱號,這不僅是對她演技的肯定,也彷彿是她豁達面對人生起伏的一種寫照。近日,波姐在節目中分享她放棄移居英國的決定,以及對身後事的看法,尤其是兒子對她購買墓地的反應,更是觸動了許多人對於親情、生死觀念的思考。

一念之間:移居英國的轉折

馮素波並非沒有考慮過與兒子一同移居英國。她的兒子David早年與太太移居當地,曾提出帶媽媽一起過去。對許多人來說,年屆80歲,能與身在異鄉的獨子團聚,安享晚年,是順理成章的選擇。然而,波姐在深思熟慮一星期後,選擇了留在香港。

這個決定背後有著她的堅持與考量。波姐坦言,雖然欣賞外國的生活,但她最愛的始終是香港。 更重要的是,她深知自己在香港擁有熱愛的工作與事業。如果到了英國,沒有喜歡的工作,她擔心自己會成為「失業游民」,反而增加兒子的負擔。 對於一位從事演藝工作數十載、熱愛舞台的演員來說,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謀生,更是生命的活力與價值所在。她不想成為年輕人的包袱,這種獨立自主的態度,令人敬佩。 即使與兒子分隔兩地,現代科技發達,她可以透過IG等社交平台向兒子報平安,維繫母子情感。

生死兩相安:墓地與骨灰的約定

年屆八旬,馮素波對生死展現出驚人的豁達。她在節目中大方談及自己的身後事安排,甚至曾考慮在美國舊金山購買墓地。 舊金山一個墓地單位,1800美元可以安放三個骨灰,這對波姐來說是個務實的選擇。 然而,正是與兒子的一次對話,讓她打消了這個念頭。

當波姐與兒子談及在舊金山買墓地的想法時,兒子的反應出人意料,卻充滿了深情。兒子對她說:「媽媽,我不會因為要拜妳而去美國,我是想將妳放在我身邊,妳不用擔心,我到海角天涯也會帶妳去。」 這句話,沒有傳統掃墓祭拜的形式,卻蘊含著更為深刻的情感連結。兒子並非不願紀念母親,而是希望母親能以另一種形式,永遠陪伴在他身邊。這種新世代的生死觀,或許打破了傳統的框架,卻更加注重情感的延續與心靈的陪伴。

代際差異下的親情:理解與尊重

馮素波與兒子在身後事上的對話,反映了不同代際之間對於生死和紀念方式的差異。傳統觀念中,掃墓祭祖是表達孝道、連結家族情感的重要方式。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地理位置以及思想觀念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對於紀念親人的方式也有了新的詮釋。

波姐兒子的想法,或許代表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心聲。他們更看重的是與親人在情感上的聯繫,而非形式上的祭拜。將骨灰帶在身邊,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親人的存在,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比定時定點去墓地掃墓更能帶來心靈的慰藉。這種方式,挑戰了傳統,但也提醒我們,親情的表達方式是多元的,重要的是那份愛與連結。

對於馮素波來說,兒子的這番話讓她感到欣慰與感動。她理解並尊重兒子的想法,也因此放棄了購買墓地的計劃。這份母子間的理解與包容,是親情中最珍貴的部分。她沒有固守傳統,而是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了兒子獨特的紀念方式,這也體現了她一貫的豁達與隨和。

「垃圾」的啟示:看淡人生,活在當下

馮素波自稱「垃圾影后」,這個稱號來自於她主演的短片《垃圾》。這部短片探討了虐老問題,波姐在片中飾演一位被視為「垃圾」的老人家。 透過這部電影,她不僅贏得了獎項,更引發了社會對老年人處境的關注。 「垃圾」這個詞,在這個語境下,不再是貶義,而是一種對被忽略、被邊緣化群體的深刻反思。

波姐敢於自稱「垃圾影后」,恰恰體現了她看淡名利、笑對人生的態度。她從影多年,經歷過大風大浪,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她曾在2021年發現大腸有腫瘤,這次經歷也改變了她的人生觀,讓她更加珍惜當下,凡是朋友邀約,她都會盡量參加,不留遺憾。 堅信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之路,要學習接受。 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歲月沉澱後的智慧。

馮素波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無論到了哪個階段,都可以活得精彩,活得有價值。即使面對衰老、疾病,甚至死亡,都可以保持一份從容與豁達。親情的維繫也不拘泥於形式,重要的是心與心的連結。 「垃圾影后」的稱號,在她身上散發出獨特的光芒,那是歷經歲月洗禮後,對生命深刻理解的光芒。

結語:生命是一場持續的學習

馮素波的故事,是一堂關於生命、親情與死亡的公開課。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人生的轉折與終點,可以選擇不同的態度。放棄移居英國,是她對自我價值與生活方式的堅持;接受兒子獨特的紀念方式,是她對親情的深刻理解與尊重;自稱「垃圾影后」,是她對過往經歷的釋懷與對當下人生的熱愛。

生命是一場持續的學習,學會放下,學會接受,學會以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馮素波的豁達與智慧,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願我們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從容與自在,珍惜眼前人,活好每一個當下,不留遺憾地面對生命的最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