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擴大禁令 中國實驗室遭限檢美設備

近期,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一項決定,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際科技和貿易領域引發廣泛關注。這項決定旨在禁止部分被認為存在國家安全風險的中國實驗室,參與檢測輸往美國市場的電子設備。智慧型手機、相機、電腦等產品,在進入美國消費者手中前,都需要經過FCC的設備授權程序,而其中約有高達75%的電子產品是在中國境內的實驗室進行檢測。 FCC的這一步,被視為是其在國家安全框架下,對現有設備授權流程的一次重大調整。

這項禁令由FCC以4比0的投票結果通過最終規定,明確禁止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中國實驗室,檢測用於美國市場的電子設備。 FCC認為,許多獲得認證的中國實驗室可能與中國官方關係密切,甚至部分與中國國有企業或軍方有關聯。 FCC主席布蘭登·卡爾(Brendan Carr)對此提出質疑,認為一個不可靠、受外國敵對勢力控制的實驗室,可能會放行不安全的設備進入美國市場,這些實驗室形同美國電信基礎設施的入口。

除了現有的禁令,FCC同日也投票推進另一項提案,要求與中國或其他外國敵對勢力有重大關聯的實體,披露所有獲得FCC頒發的許可證和授權。 此前,FCC已將華為、中興通訊、海能達、海康威視和浙江大華技術公司等中國企業列入「涵蓋清單」,認定其通訊設備與服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並禁止批准這些公司的設備進入美國市場。 新規定進一步延伸了這一限制,如果實驗室被認定與這些被禁企業有關聯,其認可資格將被撤銷。

面對美國FCC的這項最新舉措,中國方面的回應相當明確且強硬。中國駐美大使館表示,中方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動用國家機器和長臂管轄權打壓中國企業」。 中方認為,美國此舉是將貿易和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對中國企業進行不合理的打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多次表達類似立場,強調中方一貫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干擾和限制正常的經貿往來,破壞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 中方認為,美國的行為違背了基本的經濟常識,並低估了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判斷力。 中方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FCC禁令的背景與考量

美國FCC對部分中國實驗室實施禁令,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政府近年來在國家安全框架下,對中國科技企業和設備採取一系列限制措施的延續。這背後有多重考量:

潛在的數據安全風險

FCC及部分美國官員認為,與中國政府或軍方關係密切的實驗室在檢測電子設備時,可能存在數據安全隱患。他們擔憂這些實驗室可能利用檢測過程接觸敏感技術信息或數據,甚至在設備中植入後門,對美國的通訊基礎設施和用戶數據構成威脅。 這種擔憂源於對中國國家情報法規的解讀,該法規要求組織和公民配合國家情報工作。

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

這次禁令也反映了美國對於關鍵技術供應鏈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特別是潛在戰略競爭對手的擔憂。約75%的輸美電子產品在中國境內實驗室進行檢測的現狀,使得美國在設備認證這一重要環節上對中國存在高度依賴。 通過限制與中國官方有關聯的實驗室,美國試圖降低這種依賴性,提升自身在設備認證方面的安全和韌性。

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爭議

然而,美國將國安概念延伸至實驗室檢測的行為,也引發了關於「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爭議。中方強烈批評美國過度擴展國家安全範圍,將正常的商業和技術活動政治化。 這種「泛化」可能導致其他國家效仿,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和技術領域的碎片化,損害全球產業鏈的穩定與合作。

中方反制的可能路徑

中方對美國FCC禁令的反應,表明其將採取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可能的反制路徑包括:

貿易和投資限制

中國可能對來自美國的某些電子產品或與之相關的服務實施新的貿易壁壘或投資限制。這可能是針對特定行業或企業,以回應美國對中國實驗室的限制。

推動國內檢測認證體系

為了減少對外部實驗室的依賴,中國可能進一步強化和完善自身的電子設備檢測和認證體系,鼓勵國內外企業在中國進行產品檢測。這將有助於提升中國在全球科技標準和認證領域的影響力。

法律與外交手段

中方可能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平台,對美國的禁令提出挑戰,認為其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同時,中方也將繼續通過外交管道,表達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和打壓中國企業的堅決反對。

深遠的影響

美國FCC的禁令以及中方的回應,對全球科技產業和國際貿易格局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加劇科技領域的脫鉤風險

這一步驟可能進一步加劇中美在科技領域的「脫鉤」風險。當設備認證這一基礎環節都受到國家安全考量影響時,將使得兩國在電子產品貿易和技術合作上的壁壘更高。這可能導致全球科技產業鏈的分裂,形成以國家或地緣政治集團為中心的獨立體系。

提升合規成本與市場不確定性

對於在全球市場運營的電子設備製造商而言,FCC的新規定意味著更高的合規成本和市場不確定性。企業需要調整其產品檢測和認證策略,尋找符合美國新標準的實驗室,這可能增加產品上市的時間和成本。

影響標準制定與互通性

長期來看,各國基於國家安全理由設置技術壁壘,可能影響全球技術標準的制定和設備的互通性。如果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檢測和認證標準,將增加跨國貿易的複雜性,限制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總結與展望

美國FCC禁止部分中國實驗室檢測輸美設備的決定,是地緣政治競爭在科技領域的又一體現。美方強調國家安全風險,試圖加強對進入其市場的電子設備的控制;中方則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對其企業的不公平打壓和對國家安全概念的濫用。

這場博弈不僅關乎科技和貿易,更觸及國際規則、信任基礎以及全球產業鏈的未來走向。在全球經濟相互依存的今天,任何一方的單邊行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如何平衡國家安全與開放合作,是擺在各國面前的嚴峻課題。未來,中美雙方在此問題上的互動,將深刻影響全球電子產業的發展軌跡,並可能進一步重塑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