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殿堂下的陰影:哥倫比亞與哈佛,一場關於「故意漠視」的檢視
當大學校園應是思想自由交流、知識探索的淨土,近期美國高等學府卻籠罩在一層關於偏見與騷擾的陰影下。特別是在前特朗普政府時期,針對校園內猶太學生的騷擾問題,哥倫比亞大學成為眾矢之的,被嚴厲指控「故意漠視」(deliberate indifference)。然而,這場風波並非單一事件,著名的哈佛大學也同樣面臨來自政府的壓力與制裁,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在日益 polarized 的社會氛圍下,大學應如何平衡言論自由與學生安全?
政府之眼:為何是哥大?
特朗普政府對哥倫比亞大學的指控,核心在於校方未能有效處理校內發生的反猶太騷擾事件。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民權辦公室經過調查後認定,哥大在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以哈衝突爆發後,對於猶太學生遭受的騷擾展現出「故意漠視」,此舉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第六章。該法案禁止接受聯邦資金的項目存在基於種族、膚色或國籍的歧視,其中也涵蓋了基於以色列或猶太身份的歧視。
具體的指控內容觸目驚心,包括哥大未能及時有效地調查和懲處校園內的破壞行為,其中包含了重複出現的納粹標誌和其他公認的仇恨圖像。此外,報告指出哥大在處理猶太學生投訴時,未能遵守學校自身的政策,且直到2024年夏天才建立了有效的反猶太主義報告和補救機制。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代理民權辦公室主任 Anthony Archeval 表示,調查結果詳細記錄了哥大猶太學生在長達19個月的時間裡,所必須忍受的敵對環境,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教育、安全與福祉。
為了迫使哥大做出改變,特朗普政府採取了實際行動。早在今年三月,聯邦機構便宣布暫停了哥倫比亞大學超過4億美元的補助和合約,理由正是校園內持續存在的反猶太主義問題以及校方對學生持續騷擾的「持續不作為」。 政府官員強調,他們鼓勵哥大與政府合作,達成一項能夠真正保護猶太學生的有意義改革協議。
學術巨頭的困境:哈佛也難倖免
哥倫比亞大學並非唯一受到特朗普政府關注的學府。哈佛大學這所歷史悠久的學術巨頭,也同樣面臨著來自華盛頓的強大壓力。特朗普政府對哈佛的批評,同樣圍繞著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以及校方對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的處理方式。批評者認為,哈佛未能採取足夠措施解決校園內的反猶太情緒和騷擾問題。
政府對哈佛採取的行動可謂雷厲風行。除了指控其未能有效應對反猶太主義外,特朗普政府還對哈佛的多元、平等和包容(DEI)政策提出了質疑,並威脅要撤銷其稅務豁免地位,凍結數十億美元的政府撥款。 更為戲劇性的是,國土安全部於今年五月宣布撤銷了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理由是哈佛「未能遵守法律」,營造了一個「對猶太學生懷有敵意、助長親哈馬斯同情」的不安全校園環境,並且推行「種族主義」的DEI政策。
這一決定對哈佛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國際學生佔其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這不僅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讓無數國際學生的學業前景陷入不確定。 哈佛大學對此強烈反擊,稱政府的行動是「非法」且具有「報復性質」,嚴重損害了哈佛社群和國家,並損害了哈佛的學術和研究使命。
政府行動背後的邏輯與爭議
特朗普政府對哥大和哈佛等大學採取強硬姿態,是其更廣泛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和其認為的「覺醒」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一部分。 政府成立了跨部門打擊反猶太主義聯合工作組,透過行政命令加大對大學的審查力度。 他們認為,大學未能保護猶太學生免受騷擾,違反了聯邦法律,因此應受到懲罰,包括削減聯邦資金。
然而,政府的這些行動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批評者認為,政府正在將反猶太主義問題「武器化」,藉此壓制大學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 有些人擔心,政府過於寬泛地定義反猶太主義,將對以色列政策的批評也納入其中,這可能導致對大學校園內合法言論的審查。肯尼斯·斯特恩,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反猶太主義工作定義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就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實際上讓猶太學生感覺更不安全,因為這可能導致親以色列的猶太學生被視為試圖壓制言論而非回應言論。
大學方面則辯稱,他們已經採取了措施來解決反猶太主義問題,並強調政府的要求是對大學運作基本方面的非法干預。 一些學術自由倡導者和團體也批評政府的行為未能遵循正當程序,並為未來以公民權利違規為由終止資金樹立了危險的先例。
深遠的影響與未來的挑戰
特朗普政府針對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學府在處理反猶太學生騷擾問題上的行動,不僅對這些大學造成了直接的經濟和聲譽影響,更引發了關於大學自主權、言論自由與學生安全之間複雜關係的深刻討論。
這場風波凸顯了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大學面臨的艱鉅挑戰。他們需要在維護學術自由和保障所有學生免受騷擾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政府的介入,無論其動機如何,都讓大學處於一個更加敏感的位置,任何處理不當都可能引發進一步的衝突和制裁。
最終,這場關於「故意漠視」的檢視,不僅是對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考驗,也是對整個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如何應對日益複雜的社會和政治壓力的考驗。大學能否在堅持其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有效解決校園內存在的偏見與騷擾問題,將對其未來的發展和公眾信任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條道路充滿挑戰,需要大學、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確保學術殿堂真正成為一個安全、包容且能夠促進理性對話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