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塔利班與中俄談貿易本幣結算挑戰美元

在動盪中尋求立足: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中國與俄羅斯的本幣貿易盤算

當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在喀布爾重新掌權後,隨之而來的是國際社會的孤立與經濟挑戰的加劇。在急欲尋求經濟出路並減輕對西方,特別是美元體系依賴的背景下,與中國和俄羅斯探討貿易本幣結算,成為塔利班政府的一步重要棋。這不僅是經濟層面的考量,更折射出地緣政治格局的微妙變化。

尋找經濟的「定海神針」

自2021年塔利班重新控制阿富汗以來,其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困境。長年的戰亂已使國家元氣大傷,而美國凍結阿富汗中央銀行約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塔利班政府試圖透過實物支付或部分工資來彌補財政資源的不足,甚至出現以物易物的現象,這種機制顯然難以符合現代經濟的需求。 儘管國際援助(2022年達37億美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阿富汗經濟的徹底崩潰,並有助於匯率穩定和低通脹,但這種援助的不確定性和附帶條件,使得塔利班政府必須尋找更具自主性的經濟模式。 在國際社會普遍未予正式承認的情況下,塔利班政府難以獲得大規模的國際援助和投資機會。 因此,推動與主要貿易夥伴的本幣結算,成為其繞開美元體系、穩定對外貿易、並爭取經濟喘息空間的重要嘗試。

人民幣與盧布的吸引力

阿富汗代理商務部長哈吉·努魯丁·阿齊茲(Haji Nooruddin Azizi)證實,塔利班政府正與俄羅斯就使用本幣結算雙邊貿易進行深入談判,同時也向中國提出了類似建議。 阿富汗與俄羅斯的年貿易額約為3億美元,與中國的年貿易額約為10億美元。 雖然這些數字相對於全球貿易規模微不足道,但對於亟需經濟活力的阿富汗而言,卻意義重大。

對中俄而言,與阿富汗進行本幣結算也有其戰略考量。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金融制裁,使得俄羅斯急切地尋求在國際貿易中「去美元化」。俄羅斯總統普丁曾多次強調,俄中貿易中超過90%的結算已使用盧布和人民幣進行,這為兩國貿易規模擴大注入強勁動力。 與阿富汗推動本幣結算,可被視為俄羅斯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去美元化」努力的一部分。

中國方面,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雖然人民幣短期內難以撼動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但在與貿易夥伴,特別是那些面臨地緣政治壓力的國家進行本幣結算,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同時,中國在阿富汗也有經濟利益,包括「一帶一路」倡議的潛在延伸以及礦產資源的開發。 與塔利班政府建立務實的合作關係,有助於中國在阿富汗維護其經濟和安全利益。

潛在的挑戰與影響

儘管本幣結算看似能為阿富汗帶來經濟上的便利,但其推行並非沒有挑戰。首先,阿富汗尼幣值的穩定性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阿富汗尼持續波動,中俄兩國在接收阿富汗尼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時將面臨匯率風險。 其次,阿富汗本身的經濟體量有限,貿易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農產品、手工製品以及礦產為主。 這限制了本幣結算的可行性和規模。

此外,國際社會對塔利班政府的普遍不承認,也為相關的貿易和金融活動帶來不確定性。雖然中俄與塔利班政府保持著接觸,但尚未正式承認其政權。 這種地位的模糊性可能影響到大型投資和長期貿易協議的達成。

然而,如果本幣結算能夠順利推行並擴大規模,將對阿富汗經濟產生積極影響。它可以幫助阿富汗繞過因美元體系限制而導致的金融交易困難,降低匯兌成本和風險,並可能促進與中俄兩國貿易額的增長。 對於中俄而言,這也是在特定區域推進「去美元化」進程,並擴大自身貨幣影響力的一次實踐。

未來展望:在夾縫中求生

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與中俄就貿易本幣結算的談判,是在當前複雜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下,阿富汗尋求經濟出路的一種策略。這顯示了塔利班政府試圖擺脫對西方依賴的意願,以及中俄兩國在區域內擴大影響力的努力。

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本幣結算如果得以實施,將是阿富汗經濟在國際孤立下尋求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一步。這不僅關乎阿富汗的經濟前景,也折射出全球經濟「去美元化」的趨勢,以及地緣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阿富汗能否在各大國的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為國內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無論結果如何,這次談判本身,已是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家在風雨飄搖中尋求立足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