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守護者:當反光衣也無法照亮回家路
夜深了,城市的脈搏依舊跳動,只是換了一種更為低沉的頻率。在車水馬龍的隧道裡,有一群人,他們是道路的守護者,負責確保每一趟行程都能平安順遂。他們的身影或許不常被注意,但在緊急時刻,他們卻是第一線的支援。然而,最近在南灣隧道發生的一宗悲劇,卻讓這位已在崗位上默默耕耘十年的老將,永遠地留在了他所守護的道路上。這不只是一宗冷冰冰的交通意外,更是一個關於生命、職責與安全的沉重故事。
奉獻十年:一個家庭的支柱,一個崗位的堅守
這位不幸在南灣隧道意外中喪生的職員,年屆61歲,是一名資深的交通督導員,已在這份工作上默默付出了超過十年的光陰。十年,是多少個日夜的輪替,是多少次在車陣中穿梭的身影,又是多少回為了解決道路突發狀況而留下的汗水?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這十年的堅守,意味著他可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是子女的依靠,是伴侶的伴侶。他的離去,不僅帶走了他個人寶貴的生命,更撕裂了一個原本完整和樂的家庭。營辦商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有限公司在事發後表示,對其離世深感難過,並承諾會向其家屬提供適切及可行協助,這份心意固然重要,但再多的慰問與協助,也無法彌補這個家庭所承受的巨大傷痛。
現場的控訴:反光衣下的脆弱與官方的聲明
事發當天,一輛私家車在南灣隧道管道內發生故障,需要救援。這位資深交通督導員與同事奉命前往現場處理。根據報道,當時他們已按照既定的交通管理程序,在慢線設置了雪糕筒以封閉行車線,並穿著反光衣在場指揮交通。然而,一輛Tesla私家車卻在靠近時切入慢線,撞向雪糕筒,繼而撞飛了這位正在執勤的職員。他被撞飛約5米遠,重傷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
運輸署在事後回應事件時強調,事故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均有穿着反光衣,並遵從承辦商制定的指引。 署方亦表示對事件深表難過,並已要求營辦商全面配合警方調查,並提交詳細報告。 運輸署的聲明看似滴水不漏,點出了安全裝備的反光衣和依循承辦商指引這兩個重要環節。然而,冰冷的文字卻難以掩蓋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即便穿著反光衣,即便遵從指引,一條鮮活的生命依然在車輪下消逝。這讓人不禁深思,在高速行駛的車輛面前,單薄的反光衣究竟能提供多少保護?現有的承辦商指引,是否足以應對所有潛在的危險狀況?
指引的落實與生命的重量
運輸署提及承辦商制定的指引,這牽涉到道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環:責任的劃分與執行。道路維護和交通管理工作通常會外判給承辦商負責。承辦商需要根據運輸署的要求和業界的標準,制定詳細的安全工作指引,並確保其員工嚴格遵守。這些指引應涵蓋從現場標誌設置、交通管理、人員站位到應急處理等各個方面。運輸署作為監管機構,有責任確保承辦商的指引符合最高的安全標準,並且承辦商有切實執行這些指引。
然而,一宗又一宗發生在道路上的意外提醒我們,指引的存在並不等於危險的消失。影響道路安全的因素錯綜複雜,除了人為疏忽,還包括天氣狀況、道路設計、車輛機械狀態,甚至是駕駛者的精神狀況和駕駛習慣。儘管有反光衣和安全指引,在高速行駛的車流中工作,本身就是一項充滿風險的任務。這宗悲劇引發的疑問是:承辦商的指引是否足夠全面,是否考慮到了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在實際操作中,指引的執行是否存在漏洞?運輸署對承辦商的監管是否足夠到位,能夠確保指引得到有效的落實?
除了硬性的規章制度,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對於在道路上工作的員工而言,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件反光衣和一本厚厚的指引手冊,更需要充分的培訓、清晰的溝通、以及足夠的安全措施。他們是否接受過應對突發情況的專業訓練?在工作現場,是否有足夠的同事相互支援,形成有效的安全網?當有車輛故障需要處理時,是否有更主動的交通管制措施,例如在更遠處設置更醒目的警示標誌,或者派出具備緩撞裝置的車輛在後方提供保護?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事後進行深入的檢討與反思。
血的教訓與未來的路
這宗南灣隧道的奪命意外,是一個沉重的血的教訓。它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追求交通效率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道路工作人員的安全。反光衣固然重要,它是提升可見度的基本裝備,但它並非無敵的盾牌。安全指引是工作的準繩,但其有效性取決於其周全性和執行力。
未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除了標準化的反光衣和指引,相關部門和承辦商能否採取更積極、更具創新性的措施來保護這些道路上的無名英雄。例如,能否引入更先進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及時向駕駛者發布前方有工作人員執勤的警示?能否在工作區域設置更 robust 的防撞設施?能否為執勤人員提供更全面的個人防護裝備,甚至考慮在特定高危區域使用遙控設備進行初步處理?
這宗悲劇也應促使全社會對道路安全有更深的認識。每一位駕駛者都肩負著責任,不僅要遵守交通規則,更應時刻保持警覺,留意路面情況,尊重和禮讓正在執勤的道路工作人員。他們的存在,是為了保障我們的順暢出行,他們的安危,理應得到我們的重視。
反思與前行:讓每一位守護者平安回家
這位入職十年、經驗豐富的交通督導員的離世,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他的故事,是無數在夜色中、在車流旁默默工作的道路守護者的縮影。他們用自己的辛勞,換來我們道路的暢通與安全。我們不能讓他們的付出,最終換來無法挽回的悲劇。
運輸署已要求營辦商提交詳細報告,警方的調查也在進行中。我們期待這些調查能夠找出事故發生的確切原因,並揭示潛在的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這些調查報告能夠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促使相關部門和承辦商全面檢討和改進現行的安全措施與指引。
讓悲劇不再重演,讓每一位穿著反光衣、在道路上默默奉獻的守護者,都能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平安地回到溫暖的家。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也是我們所有道路使用者共同的心願。願逝者安息,願生者警醒,願未來的道路,能因我們的共同努力而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