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維持香港「AA-」評級 肯定信貸穩健基本面

信評浪潮中的定海神針:惠譽「AA-」評級下的香港經濟畫卷

在國際金融變幻莫測的浪潮中,信貸評級機構的報告,總能激起市場的漣漪。近期,全球知名的信貸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宣布維持香港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於「AA-」,並給予「穩定」的評級展望,這無疑是一塊落在水中的巨石,激起了不同的解讀與討論。香港特區政府隨即發聲,表示肯定惠譽對香港強勁信貸基本面的認可。這場信評風波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經濟實況與未來預示?

肯定中的基石:惠譽為何給予「AA-」?

要理解惠譽的決定,首先需要探究其評級的依據。信貸評級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基於對一個經濟體的綜合評估,涵蓋財政狀況、經濟結構、政策穩定性、外部環境等多個維度。惠譽此次維持「AA-」評級,並非簡單的數字重複,而是對香港當前一系列「硬實力」的肯定。

首先,惠譽報告中明確點出香港擁有「龐大的財政緩衝空間」。 這意味著香港政府在面對經濟下行或突發狀況時,擁有雄厚的財政儲備來應對,這種財政韌性是維持信貸評級的關鍵因素之一。想像一下,一個家庭有豐厚的存款,即使遇到突發支出,也能從容應對,這正是財政緩衝空間所帶來的穩定感。

其次,「良好的對外金融狀況」也是惠譽關注的重點。 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對外金融狀況直接反映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抗風險能力。良好的對外金融狀況通常體現在龐大的外匯儲備、健康的國際收支以及穩定的匯率等方面。

再者,「政府債務水平依然處於低位」是惠譽強調的另一優勢。 相較於許多已開發經濟體面臨高築的政府債務,香港政府的低債務水平意味著未來償債壓力較小,這為政府提供了更大的財政靈活性,也能降低潛在的財政風險。

除了政府層面的財政健康,惠譽也特別讚揚了香港銀行體系的「相當韌性,資本和流動性充裕」。 銀行體系是金融運作的命脈,其穩健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經濟的穩定。香港銀行體系在經歷了多輪外部衝擊後,依然能保持充足的資本金和流動性,這顯示了其良好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政府發言人亦提到,香港銀行體系的總體資產質素按國際標準一直處於良好水平。銀行存款持續增長,截至今年三月底,本港銀行存款總額接近18萬億港元,同比增長11%。 這些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香港銀行體系的穩健。

政府的回應:數據說話,肯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面對惠譽的評級報告,香港特區政府的回應顯得自信且有理有據。政府發言人強調,惠譽的肯定正是對香港強勁信貸基本面的認可。而政府的回應不僅停留在口頭肯定,更引用了一系列最新的經濟數據,力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與提升。

政府指出,數據充分顯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正不斷鞏固和提升,環球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正在增強。 這種信心的增強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具體的數據支撐。例如,資本市場的表現活躍,恒生指數自今年年初至今上升超過15%,港股總市值超越41萬億港元。 二○二五年首四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超過2,50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44%。 新股市場亦相當暢旺,市場累計集資超過600億港元,香港交易所本周就迎來了今年以來全球最大型的首次公開招股活動。 這些數字無不顯示著香港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活力,吸引著全球的資金在此匯聚流動。

在財政狀況方面,特區政府也提供了詳細的財政整合計劃和中期財政預測,展現了其對未來財政可持續性的信心。政府在二零二五至二六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了強化財政整合計劃,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逐步把政府帳目回復平衡。 根據政府的中期財政預測,經營帳目在今個財政年度已經會大致平衡,並從下一財政年度(二○二六至二七年度)起恢復盈餘。 雖然非經營帳目涉及基本工程開支,但政府強調會靈活善用市場資源,包括擴大發債規模,以加快相關項目的推展,並且非經營帳目的赤字水平亦將由二○二六至二七年度開始逐步下降。 總體而言,在計及發行債券淨所得後,政府綜合帳目將會在二○二八至二九年度將恢復盈餘。 這些規劃和預測,為惠譽和市場提供了關於香港財政健康的清晰藍圖。

挑戰與機遇並存:複雜的全球經濟格局下的香港

當然,惠譽的評級和香港政府的回應並非要描繪一個完美無缺的圖景。報告和政府的回應中也提及了香港所面臨的外部挑戰。關稅戰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環球經濟普遍面臨挑戰。 作為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香港難免受到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

然而,在挑戰之中,香港也展現了其應變能力和尋求機遇的積極姿態。政府發言人提到,國際貿易摩擦近期稍為緩和,加上內地經濟在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下繼續穩步增長,這有利於香港及區內的貿易表現。 而內地持續推進高水平雙向對外開放,加上大力推動綠色轉型、創新科技和數字經濟發展,將持續為香港帶來商業和投資機遇。 這些都顯示出香港與內地經濟的緊密聯繫以及從中獲取動能的潛力。

「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被再次強調。香港憑着「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將會在全球貿易重新布局中靈活調整,搶抓機遇。 這種獨特性使得香港能夠繼續扮演連接內地與世界的「超級連繫人」和「超級增值人」。政府也指出,更多的海內外企業正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研發中心和區域辦事處,拓展全球業務。 例如,二○二四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增加約10%至接近10 000家,創歷史新高。 這也證明了香港對國際企業的持續吸引力。

結尾:信評背後的深思與前行

惠譽維持香港「AA-」的評級,並非故事的結局,而是經濟畫卷中的一個重要註腳。它肯定了香港在財政穩健、金融體系韌性等方面的優勢,也反映了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香港面臨的挑戰。特區政府對評級的回應,則進一步用數據呈現了香港經濟的活力和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然而,在這個「穩定」的評級下,香港經濟的未來仍然需要積極應對外部變化,抓住內地發展帶來的機遇,並持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如何在全球經濟重心轉移、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鞏固和拓展國際聯繫,將是香港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課題。惠譽的「AA-」評級,或許可以被視為一張體檢報告,顯示了健康的基礎,但未來的活力與發展,仍需依靠持續的努力和適時的調整。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香港社會各界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