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新界南白牌車窩點 揭內地司機偷渡揸車謀生

近年來,俗稱「白牌車」的非法載客取酬服務在香港屢見不鮮,不僅擾亂正常的運輸市場秩序,更暗藏乘客安全及法律風險。新界南總區警方近期採取「放蛇」行動,成功揭露了這一非法活動的冰山一角,尤其引人關注的是,行動中發現有持雙程證的內地居民亦涉足其中,試圖來港「揸車搵食」。這不僅是單純的交通違規,更牽涉到簽證規定、勞工法例等多層面的複雜問題,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揭開「白牌車」的神秘面紗:非法載客的誘惑與風險

「白牌車」顧名思義,是指未經合法許可、利用私家車提供載客取酬服務的車輛。它們通常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或社交平台進行預約和議價,以所謂的「方便」、「快捷」或「較低廉的價格」吸引乘客。然而,這種看似便利的服務,實則充滿隱患。

首先,合法營運的出租車輛,例如的士或持有出租汽車許可證的豪華房車,都必須符合嚴格的車輛檢驗標準和營運規範,並購買針對載客服務的第三者責任保險。而「白牌車」往往規避這些要求,車輛狀況參差不齊,一旦發生意外,乘客的生命安全難以保障。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沒有合法的營運牌照,其購買的車輛保險很可能不涵蓋載客風險,這意味著一旦發生交通意外,乘客將可能面臨求償無門的困境。

其次,從法律層面來看,根據香港法例《道路交通條例》,任何私家車如未持有有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而用於載客取酬,即屬違法行為。首次定罪可處罰款一萬元及監禁六個月,再犯者罰則更重,最高可處罰款二萬五千元及監禁十二個月,涉案車輛牌照亦可能被吊銷及扣留。對於心存僥倖的「白牌車」司機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法律風險。

新界南警方的「放蛇」行動:精準打擊下的發現

新界南總區交通部執行及管制組的警員,近期正是透過喬裝成旅客的「放蛇」方式,成功揭露了「白牌車」的非法營運活動。據報道,警員分別在荃灣及青衣登上了目標車輛,並指定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為目的地。當車輛抵達後,喬裝警員隨即表露身份,將涉嫌非法載客取酬的司機拘捕。

在一次行動中,警方成功逮捕了兩名涉案的本地男司機,他們的年齡分別為30歲和60歲。 據了解,其中一人為車主,另一人駕駛的車輛則登記在其家人名下。 他們每次載客收費由100多至300多元不等。 涉案的兩輛私家車也被警方扣留作進一步檢驗。 兩名被捕司機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五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此次行動再次印證了「放蛇」是打擊這類隱蔽性較高非法活動的有效手段。

令人警惕的新趨勢:內地司機來港「揸車搵食」

更令人關注的是,近期警方在打擊「白牌車」的行動中,還發現有持雙程證的內地居民涉嫌在港從事非法載客活動。 在最近的另一次行動中,新界南總區交通部執行及管制組特遣隊的警員在荃灣進行「放蛇」,登上兩輛私家車前往青衣,成功逮捕了兩名本地男司機以及一名持通行證的43歲內地男司機。 這名內地司機除了涉嫌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及沒有第三者保險而使用車輛外,更涉嫌違反逗留條件。 涉案的兩輛私家車同樣被扣留檢驗。

這一現象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新趨勢。雙程證是簽發給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或澳門探親、旅遊或從事商務活動的證件,嚴格限制持證人在港的活動範圍和逗留時間,絕不允許在港從事有薪工作。內地居民持雙程證在港駕駛「白牌車」載客取酬,不僅觸犯了香港的交通法例,更嚴重違反了其持證的逗留條件,屬非法勞工行為。

內地司機來港「揸車搵食」的動機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許是受到兩地交通資訊不對稱的影響,誤以為可以利用跨境的便利來港賺取外快;或許是受到一些非法集團的蠱惑和操控。然而,無論動機如何,這種行為不僅對香港合法的運輸業造成衝擊,更對香港的入境及勞工管理帶來挑戰。

多方協作:根治「白牌車」及非法勞工問題

打擊「白牌車」及其背後的非法勞工問題,需要香港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多方協作。

首先,執法部門應持續加強情報搜集和執法力度,尤其要針對利用科技平台進行非法營運的行為,追查其組織者和策劃者。同時,也需要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溝通與合作,從源頭上遏制內地居民利用雙程證來港從事非法工作的行為。

其次,科技平台營運商應負起社會責任,加強對平台上註冊車輛和司機的審核,確保其合法合規,並建立有效的舉報和監管機制,及時清理非法營運的「白牌車」。

再者,市民應提高警惕,自覺抵制「白牌車」,選擇合法的交通工具出行。了解「白牌車」的潛在風險,不為一時的便利或小利所誘惑。媒體和相關機構也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白牌車」非法性及危險性的認識。

最後,政府應持續檢討和完善相關法例,針對層出不窮的非法營運手段,堵塞法律漏洞,提高罰則的阻嚇力。同時,也應研究如何優化現有的交通服務,滿足市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從而減少「白牌車」的市場空間。

展望未來:維護公平有序的交通環境

新界南警方此次打擊「白牌車」並揭發內地司機非法載客的行動,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非法營運活動並非單純的交通問題,往往與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因素和跨境管理挑戰 intertwined。

要根治這一問題,需要政府、執法部門、科技平台、市民等多方形成合力,從法律、技術、宣傳等多個層面同時推進。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打擊非法「白牌車」及相關的非法勞工活動,維護公平有序的交通市場環境,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合法權益。這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我們保持警惕,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