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紅色警報:麻疹個案敲響社區防線
近日,香港證實一宗由菲律賓傳入的麻疹個案,打破了短暫的平靜。這宗個案涉及一名29歲女子,她在潛伏期內曾到訪菲律賓,回港後於傳染期內,竟然到過三間學校和一間安老院舍工作。這消息一出,無疑為社區帶來了一絲緊張氣氛,特別是學校和安老院舍這些人群聚集且部分成員抵抗力較弱的地方,更容易引發公眾對疾病傳播的擔憂。 衛生防護中心正密切追蹤這宗個案,並已展開一系列的應對措施。
病毒的足跡:從異地到社區
這名29歲女子在5月14日開始出現發燒症狀,其後求醫,並在5月16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和皮疹等麻疹典型病徵。 她的臨床樣本檢測結果證實對麻疹病毒呈陽性反應,由於她在潛伏期內曾到訪菲律賓且在本地沒有接觸麻疹感染者,此個案被列為外地輸入個案。 值得注意的是,她在傳染期內,即出現病徵期間,曾到三間學校和一間安老院舍工作。 雖然她已於5月19日出院,但病毒可能已在她到訪的地點留下足跡。
社區的脆弱點:學校與院舍的隱憂
學校是學童聚集的場所,學童之間的互動頻繁,一旦有傳染病個案,傳播速度可能較快。 安老院舍的長者則因年紀較大或有長期病患,抵抗力相對較弱,一旦感染麻疹,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較高。 這名患者在傳染期內到訪這兩類場所工作,無疑增加了病毒在這些高危群組中傳播的潛在風險,情況令人關注。衛生防護中心在得知情況後,已立即與涉事的三間學校及一間安老院舍取得聯繫,並展開接觸者追蹤工作。
緊急應對:追蹤與評估
衛生防護中心迅速採取行動,聯絡了這四間機構內的135名接觸者。 令人稍感寬慰的是,經中心初步評估,所有接觸者都沒有出現病徵,並且全部對麻疹具備免疫力,這可能歸功於他們曾接種兩劑麻疹疫苗或因年齡較長(於1967年前出生)而普遍認為已對麻疹免疫。 儘管如此,衛生防護中心仍會對這四間機構進行持續的醫學監察,並要求相關負責人密切留意是否有成員出現麻疹病徵,並及時向中心報告,以便進行進一步的追蹤和處理。
麻疹的威脅:不容忽視的傳染病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高。 它的潛伏期通常為7至21日。 主要病徵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眼紅以及最具標誌性的全身性皮疹。 麻疹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例如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釋出的飛沫。 未接種疫苗或未曾感染麻疹的人士,一旦接觸到病毒,感染的風險極高。 在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中,麻疹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全球疫情:輸入個案的警示
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麻疹個案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一些疫苗覆蓋率較低的地區。 菲律賓也赫然在列。 由於香港作為一個國際交通樞紐,與世界各地往來頻繁,輸入性麻疹個案的風險一直存在。 這宗由菲律賓傳入的個案再次提醒我們,即使本地的疫苗接種率保持在高水平,外地輸入個案仍然可能發生,並對社區構成潛在威脅。維持高疫苗接種率是建立社區免疫屏障、抵禦麻疹傳播的關鍵。
築牢防線: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預防麻疹最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就是接種麻疹疫苗。 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兒童會按時接種包含麻疹成分的聯合疫苗(如MMR或MMRV疫苗)。 研究顯示,接種兩劑麻疹疫苗後,預防效果可達97%以上,能提供長期甚至終生的保護。 對於未曾完整接種麻疹疫苗的人士,特別是計劃前往麻疹高發地區的市民,應提前諮詢醫生,了解是否需要補種疫苗,以確保自身健康安全。
給社區的叮嚀:提高警覺
這宗麻疹輸入個案以及患者在傳染期內到訪學校和安老院舍的經歷,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市民應提高對麻疹的警覺性,尤其是家長和安老院舍的工作人員。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麻疹相關病徵,應立即戴上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盡早求醫,並告知醫護人員相關的接觸史。 及時的隔離和診斷對於控制疾病傳播至關重要。同時,確保自己及家人的麻疹疫苗接種史完整,是保護自己和社區的重要一環。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抵禦麻疹病毒的入侵,守護社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