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狂潮:未來世界的破局與新機遇

城市脈搏的驟停:將軍澳綫事故的深思

每座現代化都市,都有一條或數條維繫其日常運轉的「動脈」,而在香港,這條動脈很大一部分是依賴著龐大而複雜的港鐵系統。我們習慣了它的便捷、準時,它承載著數百萬人次的通勤與流動,是這座城市效率的象徵。然而,當這條動脈出現阻塞,引發的連鎖反應足以讓整個城市為之「窒息」。最近將軍澳綫的停駛事件,便再次敲響了警鐘,引發了公眾對港鐵服務可靠性的嚴肅質疑,也讓政府高層表達了「極度關注」。

事故的觸發點:電力與訊號的雙重打擊

翻查資料,這次將軍澳綫的嚴重服務受阻發生在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傍晚,正是市民下班回家的高峰時段。 2025年5月22日下午5時許,港鐵發出公告,指由於電力供應受阻,將軍澳綫服務暫停。 緊隨其後的消息顯示,事故不僅是簡單的停電,更牽涉到北角站至調景嶺站之間電力設備的故障,甚至有機車懷疑起火停電的情況,有乘客稱聽到巨響並見到火光。 港鐵其後解釋,事件起因是中間隧道的電力系統跳掣,引致電力供應中斷,同時將軍澳線往寶琳及康城方向的訊號系統也出現問題。 這種電力與訊號系統的「雙重打擊」,直接導致將軍澳綫一度全線癱瘓,列車未能過海。

想像一下,在悶熱的傍晚,擠滿乘客的列車突然失去動力和冷氣,停滯在陰暗的海底隧道中。有乘客直擊列車故障時發出巨大聲響和火光,讓人心生恐懼。 車廂內的空氣凝滯,人們焦躁不安,只能無奈地撥紙扇「自製冷氣」,等待著遙遙無期的搶修。 由鰂魚涌前往油塘短短的路程,卻可能耗時近半個小時。 車站內外更是人潮洶湧,調景嶺站、油塘站擠滿了等候接駁巴士的市民,巴士站大排長龍,甚至有人龍迫出馬路,需要警員到場維持秩序。 這種突如其來的交通中斷,打亂了無數家庭的晚餐計畫,延誤了重要的約會,甚至可能影響了緊急事務。

官方的「極度關注」與即時行動

面對這次長時間、影響範圍廣泛的將軍澳綫故障,政府部門迅速作出反應。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公開表示對事件「極度關注」,這不僅是對港鐵的督促,也反映出政府對屢次事故的重視。 陳美寶強調,香港的公共交通服務一向是引以為傲的,對於港鐵近月接二連三發生事故,對市民造成不便,她表示極度關注。

陳美寶隨即提出明確要求:首先,要求港鐵在當晚收車後全速進行詳細檢察,確保翌日早晨服務能全面恢復正常。 其次,要求港鐵於日內就此次涉及架空電纜及訊號系統故障的事故提交報告,並全面檢視系統的韌性、風險評估、應變通報機制以及維修保養等各個環節,以防止類似事故再度發生。 更為關鍵的是,陳美寶要求港鐵在下周一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會議上,向議員和公眾就事件作詳細交代。

運輸署也啟動了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密切監察交通情況,並主動協調專營巴士營辦商加強服務以應對乘客需求。 多條前往將軍澳、東九龍或過海的巴士路線獲加強服務,富裕小輪及新渡輪亦增加或延遲了航班,以分流受影響的乘客。 機電工程署也即時派員到場協助跟進,並要求港鐵盡快提交事故報告。

累積的疑慮:港鐵事故是否已成常態?

將軍澳綫的這次停駛並非孤例。陳美寶在回應中明確提及「港鐵近月接二連三發生事故」,這反映出政府和公眾對港鐵近期表現的普遍擔憂。 事實上,在此次將軍澳綫故障之前,港鐵已在短時間內發生了數宗引起關注的事故。 例如,今年4月底,東鐵線就曾發生工程車故障導致服務延誤。 而在更早前的2月份,東鐵線近太和站附近也發生過工程車故障,影響列車服務。 機電署對港鐵在三個月內兩度發生工程車事故並影響列車服務深表關注,並宣布將展開特別審核,全面檢視港鐵在工程車維修及緊急應變方面的準備工作。

這些接連發生的事件,難免讓市民產生疑問:曾經以高效可靠著稱的港鐵,是否正面臨系統性問題? 是設備老化? 維修保養不足? 前線人手短缺? 還是應急預案未能與時俱進?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單純的電力問題不應導致將軍澳綫全線停駛,因為線路設有調頭位,即使過海隧道供電或車輛有問題,區內應可維持服務,他關注是否存在訊號系統問題。 他亦關注事故是否與前線車務人員短缺有關。 另一位議員林素蔚也對電力故障導致全線停駛表示難以理解,要求港鐵交代原因並檢討緊急應變措施。

對於市民而言,每一次港鐵故障不僅僅是通勤時間的延長或轉乘的麻煩,更是一種對城市運作信心的小小打擊。 在人潮擁擠的車站外排隊等候,看著一輛輛未能承載他們回家的巴士駛過,那種無助和焦躁感,是難以言喻的。

對問責與改善的期盼

陳美寶要求港鐵下周在立法會交代,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表示,本次將軍澳綫故障預計會觸發罰款機制,按現行機制,服務暫停達五小時,預計罰款金額達1,440萬元。 政府與港鐵在2023年檢討「可加可減」機制時,已調整了服務表現安排,提高了長時間延誤的罰款金額,並引入了繁忙時間事故的額外罰款安排。 雖然罰款是問責的一種體現,但市民更關心的是港鐵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事故。

港鐵需要透明地解釋事故原因,包括電力及訊號系統故障的具體細節,以及是否有關聯。 同時,應針對系統韌性、風險評估和維修保養等範疇進行全面檢視,並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 這份交代報告不應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分析,更應該展現出港鐵對提升服務可靠性的決心和具體計畫。

市民期望看到的是:港鐵能否在繁忙時段有效應對突發狀況? 接駁巴士等緊急應變措施能否更迅速、更有效地到位? 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協調是否暢順? 長期而言,港鐵能否加大對基礎設施更新和維護的投入,確保這條城市動脈的持久健康?

結語:重拾市民信心之路

將軍澳綫的停駛事件,再次將港鐵的營運狀況推到聚光燈下。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極度關注」和要求下周交代的指令,體現了政府的重視,也回應了市民的期望。 港鐵作為服務香港市民的重要公共事業,其服務質素直接影響著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

下周在立法會的交代,將是港鐵向公眾說明情況、解釋原因並提出改善計畫的重要機會。 市民期望的,不只是一份報告,更是切實的行動和可見的進步。 只有港鐵真正從每一次事故中吸取教訓,加大投入,提升管理和維護水平,才能逐漸重拾市民對這家曾經引以為傲的公共交通機構的信心。 這是一條任重道遠的路,但對於維繫香港這座城市的順暢運轉而言,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