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關亞太峰會成果豐 突顯仁滙投訴攀升至2278宗

當官方的喜訊遇上民間的哀愁:如何理解「成果豐碩」與「數千投訴」並存的現實?

近期,兩則看似無關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一邊是香港海關關長陳子達關於「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首腦會議」成果豐碩的正面論述,描繪了一幅區域合作、科技賦能的美好藍圖;另一邊則是關於仁滙醫務集團(Union Medical Healthcare)疑結業引發的數千宗投訴,揭示了消費者在預繳式服務中面臨的巨大風險與無助。這兩則消息在同一時間點出現,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compelling us to思考: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官方發布的「成果」與普羅大眾切身感受到的「問題」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距離?我們又該如何全面地評估一個社會或行業的真實面貌?

官方視角的「成果豐碩」:國際合作與科技躍進

「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首腦會議」(APHCC)是一年一度匯聚亞太地區海關首長和高級官員的高層次會議,旨在促進區域海關合作與發展。據海關關長陳子達在會議閉幕後向傳媒表示,是次會議取得「豐碩成果」。香港海關作為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副主席,主辦了此次為期四天的會議,邀請了約120位來自亞太地區的海關首長及高級官員參與,共同探討區域海關合作的議題。

在這次會議上,確實有不少具體的進展被提出。其中一個亮點是由香港海關主導策劃的「亞太區海關電子驗證平台」項目。這個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旨在讓各地海關在無需直接交換敏感資料的前提下,能夠有效地驗證如產地來源證、進出口許可證等電子文件。陳子達關長特別提到,該平台上周已成功完成首次試點計劃,證明其可行性。一個具體的案例是一批從深圳經香港運往泰國的貨運,成功透過平台完成了電子產地來源證的遙距認證,並獲得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下的關稅優惠,使泰國的進口稅率從10%降至0%。這個成功案例被認為鞏固了香港作為地區轉運中心的地位。

此外,會議還通過了其他重要決策,包括同意在中國內地增設地區培訓中心及地區海關實驗室,以及確認香港海關將出任世界海關組織審計委員會的其中一名亞太區代表。香港海關亦表示,擔任亞太區副主席的一年來,已舉辦了超過10個區域合作項目,積極推動亞太區海關業務發展。

從官方角度來看,這次會議的確取得了 tangible 的成果,體現在國際合作機制的強化、新技術應用的突破以及香港在區域乃至國際海關事務中的角色提升。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進展,有助於提升貿易便利化、加強監管效率,並長遠鞏固香港的國際貿易地位。

民間觀感的「數千投訴」:消費者權益的脆弱堡壘

然而,就在官方宣布會議成果豐碩的同一時間,另一則新聞卻揭示了社會的另一面。仁滙醫務集團(Alliance Medical Group)突然傳出疑結業的消息,引發了大量消費者的投訴。根據海關關長陳子達在回應相關問題時透露的數字,截至當時(5月21日下午5時),海關已就仁滙醫務集團事件接獲2278宗投訴。這個數字龐大,直接反映了事件對公眾造成的影響範圍之廣。

仁滙醫務集團主要經營成人和兒童各類疫苗計劃。許多投訴者是購買了預繳式疫苗套餐的家長,集團的突然停運讓他們預繳的資金面臨「凍過水」的風險。投訴涉及的金額不菲,最高一宗個案涉款超過2.9萬元。根據早前的報道,海關和警方在更早的時間點(5月7日下午5時)已接獲1,686宗舉報,涉及金額720萬港元;而消委會同期也接獲844宗投訴,涉及金額457萬港元,三個機構合計已收到2,530宗舉報,涉款近1,200萬元。最新的2278宗投訴數字是由海關公布的,可能與之前統計口徑或時間點略有不同,但無論如何,數千宗投訴的規模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海關正循《商品說明條例》的不良營商手法方向對此事件進行調查。根據條例,如果商戶在接受付款時,意圖不供應有關產品,或意圖供應的產品與陳述有重大差異,或無合理理由能在指定時間內供應產品,都可能構成違法。由於案件已進入刑事調查階段,並可能涉及司法程序,更多詳細情況暫無法披露。

仁滙醫務集團的事件,不僅僅是單一公司的商業糾紛,它觸及了消費者權益保障、預繳式消費的風險管理以及行業監管等多個層面。大量消費者的投訴,是他們對自身權益受損發出的無聲呐喊,也暴露了在某些服務領域,消費者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的脆弱性。

論述的交織與社會的複雜性

將「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首腦會議成果豐碩」與「仁滙至今2278投訴」這兩則新聞放在一起看,並非要簡單地對立官方的成就與民間的困境,而是要呈現出一個社會運行的複雜面向。

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在推動區域合作、參與全球治理方面確實取得了顯著進展。海關在國際會議上的活躍表現,以及在貿易便利化方面的新嘗試,都是香港維持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這些努力對於提升整體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並不意味著所有行業都運行順暢,所有消費者的權益都能得到充分保障。仁滙醫務集團的事件,是一個沉重的提醒,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公眾仍然可能遭遇各種風險,特別是在缺乏完善監管或高風險的消費模式中。預繳式消費雖然能為商家帶來現金流,但也將服務無法兌現的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一旦商家經營出現問題,消費者的損失往往難以追回。

這種官方論述與民間觀感的交織,正是社會真實狀況的寫照。官方往往側重於宏觀層面的成就和進展,例如國際合作、政策效果等;而民間的觀感則更多來源於個體經歷和具體事件的影響,例如消費糾紛、服務品質等。兩者之間可能存在視角差異,甚至在某些時刻會形成反差。

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宏觀層面的成就而忽視微觀層面的問題,也不能因為個體遭遇的困境而否定整體社會的進步。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能夠同時關注並處理好這兩個層面的問題。官方在發布「成果豐碩」的同時,也應正視並積極解決民間存在的各種問題,包括加強對高風險行業的監管,完善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提高預繳式消費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思考與展望:如何構築更堅實的社會信任?

仁滙醫務集團的數千宗投訴,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需要對預繳式消費等模式進行更深入的反思和規範。政府、監管機構、行業協會乃至消費者自身,都需要共同努力,構築一個更堅實的社會信任基礎。這包括但不限於:

  • 加強監管力度: 對於涉及大額預繳的服務行業,應研究建立更嚴格的準入門檻、資金託管制度或履約保證機制,降低商家捲款逃逸或突然結業的風險。
  • 完善法律法規: 檢視並完善與預繳式消費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商家的責任和消費者的權利,簡化投訴和維權程序。
  • 提升消費者意識: 加強消費者教育,提高公眾對預繳式消費風險的認識,鼓勵理性消費,並了解如何通過正規渠道維護自身權益。
  • 建立有效的申訴機制: 確保投訴渠道暢通,處理效率高,讓消費者在遭遇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 總而言之,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多層次、多面向的過程。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區首腦會議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了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努力與貢獻;而仁滙醫務集團的數千宗投訴,則反映了在特定領域,消費者權益保障仍然面臨嚴峻挑戰。這兩者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共同構成了社會現實的複雜圖景。未來,我們需要在繼續推動宏觀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和解決民間的實際困難,讓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個市民,構築一個更加公平、安全、有信任感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