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每一個波動,都像是一場精彩的戲碼,牽動著無數投資者的心弦。近期,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750)在香港上市後,股價連續兩日強勢上漲,無疑是這齣戲中的一大亮點。然而,就在市場一片歡騰之際,素有「股壇長毛」之稱的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卻及時發出警示,提醒大家注意公司H股「街貨」數量過低的問題,為這場熱鬧的表演增添了一絲冷靜的觀察視角。
初登香江的凌厲漲勢
寧德時代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企業,其A股早已是市場焦點,被譽為「寧王」。此次來港上市(3750),無疑為香港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上市首日,股價便展現強勁升勢,而這種勢頭在第二個交易日得到延續,股價一度衝上新高,較招股價累計升幅可觀,讓一眾抽中新股的投資者喜出望外,賬面利潤豐厚。這波連日上漲,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對寧德時代行業龍頭地位和未來發展前景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與新股上市初期的市場情緒及資金追捧有關。
然而,熱鬧之下往往潛藏著需要留意的細節。
David Webb的警鐘:流通股的迷思
正當市場沉浸在股價上漲的喜悅中時,資深投資者David Webb卻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對寧德時代H股的股權集中情況表達關注。他的核心觀點是,寧德時代在港發行的H股佔其總股本的比例極低,即使在行使超額配售權後,H股總數也僅佔公司總股本的3.42%。
更關鍵的是,在這部分為數不多的H股中,約有一半存在禁售期,直至2025年11月19日才會解除限制。 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能夠自由買賣的流通股數量(俗稱「街貨」)更少,實際自由流通股數約為7846萬股。 David Webb進一步指出,寧德時代H股發行的前25名股東合計持有了近七成的H股股份,顯示股權高度集中。
這番話如同一道警鐘,提醒投資者不要被短期的股價表現沖昏頭腦,而忽略了潛在的結構性風險。
低流通股數的雙刃劍效應
那麼,低流通股數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在市場情緒高漲、資金追捧的情況下,由於流通股數量少,少量的買盤就可能導致股價大幅波動甚至飆升。這解釋了為何寧德時代H股能在短時間內錄得顯著升幅。對於早期買入或抽中新股的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快速獲利的機會。股價「易升難跌」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潛在的風險。股權過於集中意味著絕大多數股份掌握在少數股東手中。一旦這些大股東採取行動,例如減持股份,由於市場上的接盤力量相對薄弱,股價很可能出現劇烈下跌。這種情況下,散戶投資者面臨的價格波動風險會顯著增加。
此外,低流通量也可能影響股票的流動性。雖然在新股上市初期交易活躍,但長期來看,如果流通股數量持續偏低,未來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可能會面臨買賣差價(bid-ask spread)較大或難以快速成交的問題。
證監會通常會對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予以關注並發出警告,因為這可能增加市場波動性,甚至存在股價被操控的風險。 David Webb作為資深的市場觀察者,他的提醒正是基於對此類風險的認識。
投資者的應對之道
面對寧德時代H股這種股價連日上漲與低流通股數並存的情況,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保持冷靜的頭腦至關重要。不要盲目追高,被短期的漲幅沖昏了理性。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固然重要,但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對市場結構的分析同樣不可或缺。
其次,應充分認識到低流通股數帶來的波動風險。這類股票的價格走勢可能更容易受到大戶行為或市場情緒的影響。投資者需要評估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並考慮分散投資,避免將過多的資金集中在單一隻風險較高的股票上。
再者,密切關注公司H股的禁售期安排以及大股東的持股變動。2025年11月19日禁售期滿後,若大量股份進入市場流通,將對股價構成潛在壓力。了解主要股東的動向,有助於更好地判斷未來的市場供需情況。
總而言之,寧德時代作為行業龍頭,其長期投資價值可能依然存在,但其H股的股權結構特性不容忽視。David Webb的警示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提醒市場參與者應以更全面、更審慎的視角看待這隻備受矚目的新股。
撥開雲霧,看清本質
股票市場充滿機會,但也伴隨著風險。寧德時代H股的連日上漲,無疑是市場對其價值的肯定,但David Webb關於低流通股數的提醒,則是在這片樂觀氛圍中注入了一劑清醒劑。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那些既能看到機會,又能充分認識並管理風險的人。在追逐「寧王」的過程中,理解流通股數目的重要性,或許比短期的股價波動更能幫助我們看清投資的本質,做出更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