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銀城街地盤男工疑中暑昏迷亡

烈日下的血汗與悲歌

香港的盛夏,總是伴隨著熾熱的陽光和高企的濕度。在這般天氣下,許多人選擇躲進冷氣房,享受片刻的清涼。然而,總有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場域就在烈日之下,汗水濕透衣衫,為了城市的建設與運轉,默默承受著高溫的炙烤。建築工人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群,他們與鋼筋、水泥、沙石為伍,在露天或半露天的環境下,進行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沙田銀城街一處地盤傳來的噩耗,正是在這樣一個酷熱天氣警告生效的日子裡發生——一名男工疑因中暑昏迷,送院搶救無效最終不治。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敲響了對戶外高溫工作風險,尤其是地盤工人職業安全的警鐘。

身體的無聲吶喊:認識中暑的兇險

中暑,聽起來似乎只是夏日常見的小毛病,但其最嚴重形式——熱射病,卻是致命的。它是身體在高溫環境下,散熱機制失效導致核心體溫急劇升高(通常超過40°C)的狀態,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根據勞工處的指引,中暑的症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初期可能只是非常口渴、疲倦、四肢乏力、噁心、頭痛,容易被誤認為普通不適而忽略。然而,隨著情況惡化,可能會出現暈眩、神志不清、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脈搏急速微弱,甚至肌肉痙攣疼痛。到了昏迷階段,便已是危急存重的訊號。地盤工人因工作性質需長時間曝露於陽光下或處於空氣不流通的悶熱環境,同時進行大量體力活動,這些都是引致中暑的主要危害因素。高溫、高濕度、缺乏空氣流通、強烈熱輻射、高強度勞動以及不透氣的工作服,多重因素疊加,使得他們成為中暑高風險群體。

工地上的無形殺手:為何地盤工人如此脆弱?

建築地盤是一個複雜且充滿潛在危險的工作環境。除了高空工作、機械操作、物料搬運等顯而易見的危險外,環境因素同樣不容忽視。特別是在炎熱潮濕的香港夏季,高溫和濕度會極大地影響人體的散熱功能。地盤工人為了安全需要穿著長袖衣物和安全鞋,佩戴安全帽,這些裝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汗水蒸發,加劇體感的悶熱。在烈日下進行紮鐵、釘板、搬運重物等高耗能工作,身體會產生大量熱量,如果未能及時有效散熱,核心體溫就會迅速上升。

儘管勞工處有《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推行工作暑熱警告制度,但過去幾年涉及熱壓力相關的工傷個案數字仍顯示出問題的持續存在。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勞工處登記與熱壓力有關的工傷個案共有70宗,其中2023年有31宗,較前年增加近一倍。這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受傷的工人,以及像沙田銀城街這宗事件一樣,失去了生命的家庭。指引和警告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和規範,但其執行力度、僱主的重視程度以及工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共同構成了這張「防護網」是否足夠緊密堅固的關鍵。

防護網,夠緊密嗎?現行措施與現實挑戰

為預防工人在酷熱環境下中暑,勞工處的指引列出了承建商和工人應採取的措施。對承建商而言,應建立安全及健康工作制度,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如隔離高溫設施、增加空氣流通、架設臨時上蓋遮擋陽光)、調整工作編排(避免長時間高溫下工作、將工作安排在清涼時段或地點、減少體力需求、安排休息)以及提供充足清涼飲用水。對工人而言,則應多飲水、穿著通爽衣物、佩戴有寬邊的安全帽等。此外,讓地盤管理人員及工人認識高溫工作的危害及預防措施也非常關鍵.

然而,現實中執行這些措施面臨不少挑戰。工地的進度壓力、成本考量、部分僱主對指引的不夠重視,都可能導致防暑措施未能完全落實。儘管勞工處會進行巡查並發出警告,但覆蓋面和頻率是否足夠?《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是建議性質,並非強制性法例,這也導致部分僱主可能選擇性地執行。雖然《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有一條一般性責任條款,規定僱主須提供安全和不會危害健康的工作系統,包括防止僱員在工作時中暑的措施,但具體到個案,證明中暑與工傷之間的直接關聯往往存在難度,特別是如果沒有進行法醫解剖確認死因,家屬在追討工傷賠償時會遇到困難。有工會引述案例指出,有地盤工人中暑死亡後,儘管死亡報告與中暑有關,但僱主堅拒承認責任,導致司法追訴過程漫長且艱難。

生命的重量:不僅是數字,更是破碎的家庭

沙田銀城街這宗不幸事件,不僅是一宗工傷事故,更是一個家庭的破碎。這名年約40多歲的男工,在烈日下辛勤工作,很可能肩負著家庭的生計。他的突然離世,對家人而言是沉重的打擊,不僅承受失去親人的悲痛,可能還要面對經濟上的困難。過去亦曾有地盤工人中暑猝死的案例,死者生前肩負照顧妻兒及年邁雙親的責任,其離世讓家庭頓失經濟支柱。這些案例提醒我們,每一宗工傷事故都影響深遠,牽連著無數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這宗發生在銀城街的悲劇,促使我們再次反思:在追求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充分保障了這些最基礎勞動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他們的汗水和付出,構築了城市的骨骼,但他們的生命,又是否得到了應有的珍視和保護?

向前看:構築更安全的未來

要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層面應持續檢討並強化現行法例和指引的執行力度,考慮是否將《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提升至具強制性的法規層面,並加大巡查和懲處力度。對僱主而言,必須深刻認識到保障員工安全是法定義務,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措施,而是要根據天氣情況和工作性質,真正落實風險評估、調整工作安排、提供充足休息和飲水。對工人而言,則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了解中暑的症狀和應對方法,感到不適時應及時休息和求助。工會和相關關注團體應繼續發聲,爭取更完善的勞工保障,為受害家庭提供支援。

沙田銀城街地盤這名男工的離世,是一記沉重的警鐘。願他的生命,能換來社會對戶外工作者安全健康的更多關注和更切實的保障。讓未來,烈日下的汗水不再伴隨生命的無聲凋零,而是健康的勞動,換取安穩的生活。